读《暗时间》有感

读后感

  很早就听说了《暗时间》这本书,却一直没有尝试去读。那个时候刚上大学,第一次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互联网上畅游,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论与鸡汤,到后面总有一种疲惫,你告诉我要这样做,他告诉我要那样做,我到底该怎么做呢?说到鸡汤,我总是想到知乎,其实知乎真是一个好平台,但是对一个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不免有点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去读呢?严格来说,《暗时间》不是一本书,而是作者的读书笔记(可以在作者的 blog 找到),不仅包括编程相关更多的是心理学、思考方法以及时间管理方面的总结。既然是作者的总结,很多细节总是会被掩盖的,作者更多的是写出自己的观点,并辅以一定的事例,在很多观点后面作者都会标注出含有这种观点的书籍(豆瓣书单),或者举出某个具体的实验。我认为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否则讲的再好也是假大空,认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比怎么做要重要的多。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鸡汤,哲学和鸡汤的区别在哪里?
  但这本书又不是非读不可,而是早读有益。《学会提问》这本书提到了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风格。淘金式的思维风格固然珍贵,但是更加难得,总是要经历一定阶段的海绵式思维,才能由量变发生质变,当我读完《暗时间》这本书后,我认可作者的大部分观点,在懵懂无知时采取海绵式思维去阅读这本书也未尝不可。但是,淘金式的思维应该是我们最终要去追寻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是必要的。
  作者作为一名程序员,所以这本书更多的是站在程序员的角度去谈的,怎么去学习、阅读以及知识管理,并提出了作者实践过的方法。比如作者的这篇文章:怎样花两年时间去面试一个人,这既是写给雇主更是写给雇员的,你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份考试大纲,去思考一个程序员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
  当我写完了这几段话后,突然想起了书中的一篇文章: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想想自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所想的不过是总结下书中的内容,但是到真正去写的时候却完全不同。想起自己学习算法的经历,看似搞懂了算法,甚至可以默写出来,但是当我想用自然语言去描述它时才发现,原来还存在很多的盲点。又或我以为自己详细的描述了某个算法,但是在别人看来并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某个重要步骤的缺失。
  我去豆瓣搜索了下这本书的书评,褒贬不一,都不无道理。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自然会发现作者提出的很多都是一些并不新颖的观点,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见字如面,每个人的思考方式或多或少会有不同,如果和自己所想几乎相同,不就有了遇见知己的快乐吗,如果不同,想想其中的原因,也是大有裨益。
  读完了这本书后,接下来去读一些书单里的书,再回来看看这本书,或许会产生新的想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tae/p/756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