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

OSI七层模型

  1. 物理层:数模转换,模数转换,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物理寻址将原始比特流转换为逻辑传输线路,物理层易发生错传漏传,该层提供规格化传输,以及错误检测和纠错
  3. 网络层:控制子网的运行如逻辑编址、分组传输、路由选择,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综合考虑网络质量等因素决定传输的最佳路径,帧格式,数据被封装成数据包 IP 分组
  4. 传输层:接受网络层的数据,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分割,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解决了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并解决了传输质量的问题,传输协议,进行流量控制, TCP/UDP 分段
  5. 会话层:建立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讯,保证程序自动的收发包和寻址
  6. 表示层:信息的语法语义及他们的关联,如加密解密、转换翻译、压缩解压缩;数据将按照网络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格式化,格式化方式因网络的不同而不同
  7. 应用层:规定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使用一个固定长度的消息头,消息头必须使用某种固定组成,而且消息头里必须记录消息体的长度等一系列信息以方便接收方能够正确的解析发送方发送的数据,旨在更方便的应用从网络中接受到的数据 HTTP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anzihao/p/1128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