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Linux 磁碟與檔案系統管理

摘自 : http://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230filesystem.php#fdisk
Command (m for help): p  <== 這裡可以輸出目前磁碟的狀態

Disk /dev/hdc: 41.1 GB, 41174138880 bytes        <==這個磁碟的檔名與容量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5005 cylinders      <==磁頭、磁區與磁柱大小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每個磁柱的大小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c1   *           1          13      104391   83  Linux
/dev/hdc2              14        1288    10241437+  83  Linux
/dev/hdc3            1289        1925     5116702+  83  Linux
/dev/hdc4            1926        5005    24740100    5  Extended
/dev/hdc5            1926        2052     1020096   82  Linux swap / Solaris
# 裝置檔名 開機區否 開始磁柱    結束磁柱  1K大小容量 磁碟分割槽內的系統

這個磁碟共有 41.1GB 左右的容量,共有 5005 個磁柱,每個磁柱透過 255 個磁頭在管理讀寫, 每個磁頭管理 63 個磁區,而每個磁區的大小均為 512bytes ,因此每個磁柱為『 255*63*512 = 16065*512 = 8225280bytes 』。

下半部的分割表資訊主要在列出每個分割槽的個別資訊項目。每個項目的意義為:

  • Device:裝置檔名,依據不同的磁碟介面/分割槽位置而變。
  • Boot:是否為開機啟動區塊?通常 Windows 系統的 C 需要這塊!
  • Start, End:這個分割槽在哪個磁柱號碼之間,可以決定此分割槽的大小;
  • Blocks:就是以 1K 為單位的容量。如上所示,/dev/hdc1 大小為104391K = 102MB
  • ID, System:代表這個分割槽內的檔案系統應該是啥!不過這個項目只是一個提示而已, 不見得真的代表此分割槽內的檔案系統喔!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幾件事情:

  • 整部磁碟還可以進行額外的分割,因為最大磁柱為 5005 ,但只使用到 2052 號而已;
  • /dev/hdc5 是由 /dev/hdc4 分割出來的,因為 /dev/hdc4 為 Extended,且 /dev/hdc5 磁柱號碼在 /dev/hdc4 之內;

fdisk 沒有辦法處理大於 2TB 以上的磁碟分割槽 此時你就得使用 parted 這個指令了!

範例一:以 parted 列出目前本機的分割表資料
parted /dev/hdc print
範例二:建立一個約為 512MB 容量的邏輯分割槽
parted /dev/hdc mkpart logical ext3 19.2GB 19.7GB
 
[root@www ~]# parted /dev/hdc print
.....前面省略.....
 7      18.9GB  19.2GB  263MB   logical   linux-swap
 8      19.2GB  19.7GB  502MB   logical  <==就是剛剛建立的啦!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ute/p/253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