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班D12

2020.10.21星期三  正式班D12

一、目录结构

  1. 系统目录结构

    1. 目录

     文件夹:存放的是具体有哪些文件
    
     文件:存放的就是具体的数据
    
    1. 需要记住的

      /dev/cdrom # 光盘设备,光盘里存放的内容都在这里,以后用来为我们的操作系统补包

      /dev/null # 黑洞文件:把不想要显示的内容丢入黑洞

      /etc/hostname # 主机名的配置文件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网卡的配置文件

      /etc/resolv.conf # 指定远程DNS地址

      /etc/hosts # 本机域名解析文件

      /home/ # 以普通用户命名的文件夹 # 该普通用户的家目录

      /root # root的家目录

      ~ # 代表当前用户的家目录

      挂载点
      ​/mnt
      /opt
      /tmp
      /media

      /proc/sys/net/ipv4/ # 与于网络参数优化相关的文件

      /var/log/ # 查看日志

      tail -f /var/log/messages # 动态查看日志

    2. 其他

      1. 系统相关目录

        1. bin->usr/bin # 普通用户使用的命令,如ls、date
        2. sbin->usr/sbin # 管理员使用的命令
      2. 启动目录

        1. boot # 存放的启动相关的文件,例如kernel,grub(引导装载程序)
      3. 系统目录文件

        1. usr # 系统文件,相当于C:Windows
        2. lib->usr/lib # 库文件Glibc
        3. lib64->usr/lib64 # 库文件Glibc
      4. 用户家目录

        1. home # 普通用户家目录
        2. root # root用户的HOME
      5. 配置文件目录

      etc # 配置文件,很重要,系统级服务配置文件都在这里

        1.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网络配置文件
        2. /etc/hostname  # 系统主机名配置文件
        3. /etc/resolv.conf  # DNS客户端配置文件
        4. /etc/hosts  # 本地域名解析配置文件
      
      1. 设备目录文件

      dev # 设备文件,如/dev/sda,/dev/sr0

        1. /dev/cdrom 和/dev/sr0  # 系统光盘镜像设备
        2. /dev/null  # 黑洞设备
        3. /dev/random  # 生成随机数的设备
        4. /dev/zero  # 源源不断产生数据(类似取款机,随时随地取数据)
        5. /dev/pts/0  # 虚拟的*Bash Shell*终端,提供给远程客户使用(*0*代表第一个终端,*1*-->第二个终端)
        6. /dev/stderr  # 错误输出
        7. /dev/stdin  # 标准输入
        8. /dev/stdout  # 标准输出
      
      1. 虚拟文件系统

      proc # 虚拟的文件系统,反应的是内核,进程信息和实时状态

      1. 可变的目录与临时目录

      var # 存放变化文件,如数据库、日志、邮件

        1. /tmp  # 系统临时目录(类似垃圾桶),系统定时删该目录下长时间未访问的文件
        2. /var  # 存放变化文件
        3. /var/lib/mysql  # mysql
        4. /var/ftp  # vsftbd
        5. /var/spool/mail  # mail
        6. /var/spool/cron  # cron
        7. /var/log 系统日志文件存放目录  # log
        8. /var/tmp  # 临时文件(主要是程序产生的临时文件)
      
      1. 设备(主要指存储设备)挂载目录

        1. media # 移动设备默认的挂载点
        2. mnt # 手工挂载设备的挂载点
        3. opt # 早期第三方厂商的软件存放目录
        4. tmp # root用户的HOME
      2. 其他

        1. lost+found # 孤儿文件
        2. run # 存放程序运行后所产生的pid文件
        3. srv # 物理设备产生的一些文件
        4. sys # 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信息
  2. 补充命令

    1. cd # 切换文件夹
    2. pwd # 查看当前所在的文件夹
    3. cat # 查看文件内容
    4. stat查看Linux的三种时间
      1. 访问时间:atime,查看内容,用cat检测
      2. 修改时间:mtime,修改内容
      3. 改变事件:ctime,修改内容、权限等都会改变
  3. 路径

    1. 绝对路径

      路径是从根开始的,即/作为前缀

      Linux系统:/a/b/c/d/new.txt

      Windows系统:C:acd ew.txt

    2. 相对路径

      路径不是从根开始的

      Linux系统c/d/new.txt

      Windows系统acd ew.txt

二、文件管理

  1. 命令

    1. pwd # 查看当前所在的目录

    2. cd # 切换目录

      1. cd - # 返回上次目录
      2. cd # 直接回家,等同于cd ~
      3. cd . # 保持当前目录不变
      4. cd .. # 切换到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
    3. ls # 浏览

      1. ls # 默认浏览当前目录
      2. ls -l 目录 # 浏览目录下的子目录及子文件名的详细信息
      3. ls -al 目录 # 浏览的结果包含隐藏文件
      4. ls -dl 目录 # 查看目录
    4. tree # 查看目录树(需先安装tree命令,执行yum install tree -y)

      1. tree -a 目录 #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2. tree -d 目录 # 只显示子目录
      3. tree -L 1 目录 # -L:遍历目录的最大层数,后面跟大于0的整数
      4. tree -F 目录 # -F:在条目后加上文件类型的指示符号,如目录后会加上左斜杠/
      5. 其他
        1. -C # 在文件和目录清单上加上色彩,便于区分各种类型
        2. -D # 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更改时间
        3. -f # 在每个文件或目录前,显示完整的相对路径名称
        4. -g # 列出文件或目录所属组的名称,没有对应名称则显示群组识别码
        5. -I # 不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或目录名称
        6. -P # 只显示符合范本样式的文件或目录名称
        7. -l # 遇到性质为符号连接的目录,直接列出该链接所指向的原始目录
        8. -s # 列出文件或目录大小
        9. -t # 用文件或目录的更改时间排序
        10. -u # 列出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名称,没有对应名称则显示用户识别码
  2. 增删改查(创建、复制、移动、删除)

    1. 创建

      1. 创建文件(touch创建的是文本文件,后缀只是区分)

        1. 创建单个文件

          1. touch file1.txt # 无则创建,有则更新时间(相对路径)
          2. touch /root/a.txt # 无则创建,有则更新时间(绝对路径)
        2. 创建多个文件

          1. 用空格分开

            touch a.txt b.txt c.txt

          2. 用{}

            touch {d,e,f}.txt

            touch {1..3}.txt # 1.txt 2.txt 3.txt

            touch {1..2}{a..b}.txt # 1a.txt 1b.txt 2a.txt 2b.txt

      2. 创建文件夹(mkdir)

        1. 用空格分开

          mkdir /root/a /root/b

        2. 用{}

          mkdir /root/{a,b,c}

          mkdir -p a/b/c/d # 递归创建(a目录不存在)

    2. 删除

      rm -rf # r:删目录,f:强制删除

      rm -rf* # 删除当前目录下所有内容

      rm -rf /* # 删根

      rm -rf -i # i:交互

      rm -rf -v # v:提示过程

    3. 复制

      1. 复制文件

        cp 源文件 目标文件

      2. 复制文件夹

        cp -r

      3. 将某文件夹下所有文件复制到新文件夹

        cp -r /boot/ * /test/ # 将boot目录下所有文件复制到/test/目录下

      4. 复制的同时保留原信息

        cp -a /home/jack/a.txt /mnt/b.txt

      5. 目标文件夹(有写、执行权限)中有同名文件(无写权限)

        cp -f /test/a.txt /test1/a.txt

        (实际步骤:先执行rm -rf /test/a.txt再执行cp /text/a.txt /text1/)

    4. 移动(相当于剪切)

      1. mv

        1. mv 源地址 目标地址
        2. 示例
          1. mv file2 /home/dir3 # 将file2移动到/home/dir3里
          2. mv file4 file5 # 将file4重命名为file5(当前位置的移动就是重命名)
      2. rm

        1. 示例

          cd /home

          rm -rf dir1 # 删除/home/dir1

        2. 常用搭配

          -r # 递归

          -f # force强制

          -v # 详细过程

  3. 查看文件内容(cat)

    1. 常用搭配

      1. -n # 显示行号
      2. -A # 包括控制字符(换行符),例如Linux中的$、Windows中的^M$
    2. 拓展

      1. dos2unix 文件 # 将Windows格式的文件转换成Unix格式
      2. unix2dos 文件 # 将Unix的文件转换成Windows格式
    3. less more head tail

      1. head /etc/passwd # 查看passwd文件的前十行(默认十行)

      2. head -2 /etc/passwd # 查看passwd文件的前两行

      3. tail /etc/passwd # 查看passwd文件的最后十行(默认十行)

      4. tail -2 /etc/passwd # 查看passwd文件的最后两行

      5. more /etc/passwd # 每次在屏幕上显示一屏(一页)内容,且在底部出现"-More-(n%)"的信息

        n%是指显示文件内容的百分比)按空格下一页,b上一页;more +40 a.txt表示从第40行开始查看

      6. less /etc/passwd # 屏幕上显示一屏(一页)内容,向下键一次翻一行

      7. logger yangsheng # 手动产生日志信息

      8. tail -4 a.txt | head -2 # 查看a.txt的倒数第三和第四行

      9. tail -f /var/log/messages # 动态查看文件的尾部

    4. grep

      针对文件内容进行过滤

      xxx | greb yyy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aojiaxin/p/1385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