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有效用例》阅读笔记02

在做需求分析过程中,通常要找到系统直接或间接的使用者,从这些使用者身上找到系统所要实现的机能,如果系统可以完全满足这些使用者的利益需求,这个系统就可以算做是一个成功的系统

项目相关人员与执行者:

执行者是指任何具有行为的事物,某种情况下的项目相关人员也是执行者。

1. 系统的项目相关人员(stakeholder)

2. 用例的主执行者(primary actor)

3. 被设计得系统 (SuD)

4. 用例的辅助执行者(supporting actor)

5. 内部执行者 (internal actor)

主执行者:请求系统提供一项服务的项目相关人员,经常(但不一直)是触发用例的执行者。 不是直接触发用例的情况:

1,代表其他利益相关者触发用例                          

2,由时间触发 在刻画主执行者的时候,设计者期望通过对主执行的描述获得一些诸如背景,技能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有UI界面的系统来讲尤其有帮助(简单如提示信息的专业词汇的使用)

辅助执行者:为被设计系统提供服务的外部执行者。识别其的目的是为了识别系统将要使用的外部接口及这些借口间所采用的协议。从而得到系统的其他需求,比如数据格式和外部接口等

内部执行者:多数情况下要回避。把白盒用力作为被设计系统的行为需求来编写,往往是种错误的做法.

用户目标:

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

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以说需求分析是做系统之前必做的。
  在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建立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电脑系统时描写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的工作。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确定顾客的需要。只有在确定了这些需要后,他们才能够分析和寻求新系统的解决方法。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软件系统功能。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miee/p/618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