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是 一个偏执狂

http://davidzai.blog.163.com/blog/static/18712621200971293444516/

很久没删日志了,把SPOJ那篇删了。

其实对大多数事情都非常随意的,但对少数特别喜欢的事情就特别敏感。

在ACM的云雾里我沦为一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总是情不自禁地希望这个环境无比美好。小时候觉得恩格斯脑子被门挤了,自己那么多钱还变卖家产闹革命,其实那一句非常骚的广告早已道明了真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起码我总是被这股冲动驱使。

GDUT的和尚们可能会觉得我脾气不好,总是会对大家不时表现出来的不良动机唠叨来唠叨去。嗯,我从来不介意谁更牛,谁排名更前,但是我固执地抓住一点 —— 每个人的不良动机,无论每个人自己有无察觉,都是浪费时间的祸首。刚开始接触ACM的时候,jh跟我讨论的时候和练习赛的时候会去看解题报告,因为这个原因闹过矛盾。就我们学校人迹罕至的状况来说,他成绩再好也不回影响我各种利益,我仅仅是不希望有人因为坏习惯丧失了进步的效率。最心底来说,我希望ACM是一种高质量的思维碰撞的竞技,因此我很排斥除了锻炼思维以外的做题动机。我是很乐意共享思维和代码的,之前删掉的那篇日志之所以不能释怀,是因为我不喜欢有人不理解算法就套别人的模板,不喜欢有人为了AC数量而交题,这很践踏我心目中ACM的形象。昨天也跟小猴聊到,即便是照着别人的代码来学习也是不好的,如果自己没有到那个深度,不能独立地烟雾变成灯泡变成气球,过两天这个AC就不属于你,就好比照着单词表背单词,转眼就会忘记。尤其是经典题目,做一个就少一个,如果在迷迷糊糊的时候照别人的代码写一次就过了,就等于是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以前当发现不但有黑书还有一本无比傻瓜的黑书指导书的时候,非常非常窝火。ziliang当时都笑我。我真的很怕ACM变成一种变相的考试模式。dk最近在学09年的后缀数组,觉得写得很详细很系统,按着例题切得非常顺。不得不承认dk这样学法效率是很高的,我不能说我对后缀数组的理解比他深刻,但是以前我通过自己闷头琢磨出一道道SA题目的时候,那种感觉才是我想要的,也是我希望大家能得到的。连我都觉得,像我这样连别人做事情的目的都要管,已经是一种病态了。但还是想强调,在毕业之后,搞ACM这段时间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各种荣誉将不会再有多大意义,真正留下来的只有思维。没错我确实为了ACM看了大量的论文,但我绝对不是为了知道论文里写了什么,如果ACM变成了一个考察知识面的比赛,那还不如去报名参加百万富翁好了,说不定还搞到个多少万呢。

这些大概就是我的想法了。我的日志总是离不开ACM。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ach-ac/p/445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