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ss学习:一

在多个GPU上运行Faiss以及性能测试

一、Faiss的基本使用

1.1在CPU上运行

Faiss的所有算法都是围绕index展开的。不管运行搜索还是聚类,首先都要建立一个index。

import faiss
# make faiss available
index = faiss.IndexFlatL2(d)
# build the index
# d is the dimension of data

在运行上述代码后,就可以添加数据并运行搜索了。

index.add(xb)
# xb is the base data
D, I = index.search(xq, k)
# xq is the query data
# k is the num of neigbors you want to search
# D is the distance matrix between xq and k neigbors
# I is the index matrix of k neigbors

1.2在单个GPU上运行

在单个GPU上运行的语法基本与在GPU上运行类似。但是需要申明一个GPU资源的标识.

res = faiss.StandardGpuResources()
# we need only a StandardGpuResources per GPU
flat_config = 0
# flat_config is an ID. if you have 3 GPUs, flat_configs maybe 0, 1, 2
index = faiss.GpuIndexFlatL2(res, d, flat_config)
# build the index
index.add(xb)
D, I = index.search(xq, k)

1.3在多个GPU上运行

在多个GPU上运行时便有所不同, 我们需要将数据集分割给多个GPU以完成并行搜索。

在Faiss中提供了两种方法实现:IndexProxy和IndexShards。

下面着重介绍IndexProxy。

res = [faiss.StandardGpuResources() for i in range(ngpu)]
# first we get StandardGpuResources of each GPU
# ngpu is the num of GPUs

indexes = [faiss.GpuIndexFlatL2(res[i], i, d, useFloat16)
           for i in range(ngpu)]
# then we make an Index array
# useFloat16 is a boolean value

index = faiss.IndexProxy()
for sub_index in indexes:
    index.addIndex(sub_index)
# build the index by IndexProxy

二、kmeans测试

 
1.jpg

如图所示数据为1M个,中心点为1K个。

在不同数据维度以及GPU数目下迭代20次所需要的时间。

三、暴力搜索测试

数据集为sift1M, 该数据集共1M个,128维。(运行在两个K40M GPU上)

 
2.jpg
 
3.jpg

可以看到在每次查询10K个数据的1024个最近邻居时平均每个查询只需360ns。当需要查询的邻居数下降时,查询时间能够降至100ns。

四、IVFPQ搜索测试

数据集同上,运行环境同上。

基本参数:

numCentroids=4096
numQuantizers=64

首先我们测试nprob对性能的影响

 
4.jpg

当nprob上升时, 每次查询时间会增加, 同时查询的准确度也会上升。但上升到一定程度上升幅度便会迅速变小。我们取准确度的拐点值nprob=32进行下一步测试。

接下来我们测试查询的邻居数即k值对性能的影响。

 
5.jpg

可以看到查询时间不再是线性增长了。也就意味着对于IVFPQ邻居数不宜太多。

选定k=32进行下一步测试。

 
6.jpg

如图所示,随着每次查询的数量上升,平均查询时间先变小在变大,这可能是由于数据量小时开销比较大导致平均查询时间较大。可以看到随着查询的数量上升, 平均查询时间上升但上升幅度放缓,估计会在250ns左右稳定。

 


作者:momo猪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fb45b9070d1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jangoBlog/p/861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