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的科学分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论很完美,现实很残缺.

    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奥秘,最近在经过思考后偶有所得,背后的一些客观规律可以很容易获得价值.

    经过仔细分析,其实这里头主要蕴含了逻辑,非逻辑的应用,以及数据,接口等的关系.

理想:

    是从头脑中诞生的,人的头脑会产生什么样的念头?人的大头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非逻辑化,这是和计算机有重大差别的关键点之一,也是人类的创造之源.比如,我想边走路边上网,同时结合不同的东西,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重点,我想把石头变成能量,把不存在的东西搞出来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而这些,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计算机无法自动产生的功能(目前).

    人类大脑的这一特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当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它并非那么有用.我们个人的想象力,大大超越了我们现实的存在.比如,我想有套大房子,这样的东西,在头脑里很容易达成,一秒钟而已,而在现实社会要完成它,实现"理想",有时候却相当困难.

    这种困难,来自已现实社会的逻辑结构,当然在科幻小说中,社会可以按思想到搭建,但现在我们生存的地球还不满足这样的科技条件.以房子为例,一秒钟想出来的东西,要转化成实体,生产力,需要在现实世界中消耗大量的能源,数据,逻辑运算.

    比如一套房子,这就牵扯出价格,位置等,然后价格会r涉及到你的银行卡账户,甚至在中国的话还有购买资格等,一个房子=true的理想化逻辑,被转化成现实中的:

    账户=true and 资格=true 位置=true and ...一大堆条件,稍懂一点计算机或数理逻辑的人都知道,大堆的逻辑与中,有一个是false后,运算的结果是什么.

    而账户=true,一个细项,又会被再一次细分,比如首付100万,那么要让账户余额==100W 为真,可能再需要如下条件:

    年薪30W * 3.333..年 and 不吃不喝.

    很明显,这不是最终条件,以年薪30W为例, 要年i薪== 30W 为真,可能又需要如下条件:

    精通.net and 精通 java and 精通设计模式 and 精通... and 工作经验 > X年.

总之, 一个理想在头脑里是可以通过短路算法,一秒钟就形成的.而在现实中要转化出来,很可能需要完成一树巨大的逻辑树.这颗逻辑树里任何一项条件false,结果就是false.

可见,经过科学分析后,理想到现实的转化主要是会形成逻辑树,那么善用逻辑树,能有助于我们达成理想,当然也可以很容易判断转化的代价,时间,难度等.迅速对理想目标进行量化.

这里的科学分析的价值,用物理学来类比可能会比较直观.

比如说成功,如果定义为"从理想转化成现实"

那么,成功学告诉你的努力,奋斗,相当于地心说.

老师告诉你的要好好学习,最好拿上几个学历,相当于日心说.

过程,方法学专家告诉你的,职业规划,制定目标,分解任务,相当于经典物理.

量子告诉你的逻辑树,相当于量子理论.

通过适当的方式把理想转化成逻辑树,是可以100%达成的.或者100%不能达成的.具有完备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又会涉及到一个"测不准原理",就是对细分后的项,无法得出是为true还是false,这就象量子理论,测不准,只能用一个概率来算,相当于量子的态,而概率可以迭加,相当于量子的态迭加,这块我不是很懂,但大约知道是这么回事,可见,量子理论可以用于真实的生活当中.

对逻辑树引入概率后,变成这样.还是以一套房为例.

首付100W 5年达成的概率是50%, 房价上涨的概率是50%, 购房条件100% 简单推算是5年后达成的概率是25%,这是概率以乘数简单计算,当然也不一定准确,但有参考价值.

首付100W 5年达成的概率是100%, 房价上涨的概率是0%, 购房条件0% 简单推算是5年后达成的概率是0%, 就是在作与计算是,某项必须条件不满足,导致无法做现实转化.

首付100W 5年达成的概率是30%, 父母给买套的可能性是70%, 简单推算后的概率是权重计算值,此值大于70%,小于100%,具体如何计算其实本人认为没有统一的公式,因为条件都不一样.当然也许有能准确计算概率的值.

可以把模型变得更复杂些,引入"理想树".或者通俗点叫人生规划.把人生的需求,每一阶段想达成的目标等都全给数字化.然后再引入现实逻辑树,经过复杂的云计算后,算出每个节点的依赖关系,概率,分支,时间,成本等,用这一套计算模型,可以把理想的实现成本最小化,或者把现实变成最大化理想,这计算模式有点象找最短路径,或求最大期望值.

 棋盘效应

这样的一个算法模型,是非常有可操作性的,不需要很精确,就可以助飞个人的发展,从理论上看,利用这样的一个模型去追求进步,带来的叠加效应是很可怕的.通过使用复利模式.结果可以完全超乎想象.可以用几个小故事来形象它.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十六粒…按这个比例放满整个棋盘就行。”

国王听了以后,不以为然,认为用不了多少粮食就可以打发他。可是算完以后,却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整个国家的粮仓里的米都不够。

24美元也能买下曼哈顿岛

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Peter Minuit花了大约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而到2000年1月1日,曼哈顿岛的价值已经达到了约2.5万亿美元。以24美元买下曼哈顿,Peter Minuit无疑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但是,如果转换一下思路,Peter Minuit也许并没有占到便宜。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拿着这24美元去投资,按照11%(美国近70年股市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投资收益计算,到2000年,这24美元将变成2380000亿美元,远远高于曼哈顿岛的价值2.5万亿,几乎是其现在价值的十万倍。如此看来,Peter Minuit是吃了一个大亏。

幂律

精确地说,幂律来自上世纪20年代对于英语单词频率的分析,真正常用的单词量很少,很多单词不常被使用,语言学家发现单词使用的频率和它的使用优先度是一个常数次幂的反比关系,简单来说,幂律就是两个通俗的定律,一个是“长尾”理论,只有少数大的门户网站是很多人关注的,但是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就是小网站,小公司。长尾理论就是对幂律通俗化的解释。另外一个通俗解释就是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性质迥异的幂律分布现象。

clone

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和翻倍(港澳台的意译),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Sharp/p/320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