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kson 的趣味题

题目描述

Hanks 博士是 BT (Bio-Tech,生物技术) 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的儿子名叫 Hankson。现在,刚刚放学回家的 Hankson 正在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
今天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如何求两个正整数 c1 和 c2 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现在 Hankson 认为自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知识,他开始思考一个“求公约数”和“求公倍数”之类问题的“逆问题”,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已知正整数 a0,a1,b0,b1,设某未知正整数 x 满足:
1. x 和 a0 的最大公约数是 a1;
2. x 和 b0 的最小公倍数是 b1。
Hankson 的“逆问题”就是求出满足条件的正整数 x。但稍加思索之后,他发现这样的x 并不唯一,甚至可能不存在。因此他转而开始考虑如何求解满足条件的 x 的个数。请你帮助他编程求解这个问题。

输入

第一行为一个正整数 n,表示有 n 组输入数据。接下来的 n 行每行一组输入数据,为四个正整数 a0,a1,b0,b1,每两个整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输入数据保证 a0 能被 a1 整除,b1 能被 b0 整除。1≤a0,a1,b0,b1≤2,000,000,000 且n≤2000

输出

输出共 n 行。每组输入数据的输出结果占一行,为一个整数。
对于每组数据:若不存在这样的 x,请输出 0;
若存在这样的 x,请输出满足条件的 x 的个数;

样例输入

2
41 1 96 288
95 1 37 1776

样例输出

6
2

首先,我们知道这两个等式:gcd(a0,x)=a1,lcm[b0,x]=b1

于是,我们可以设:x=a1∗p,b1=x∗t

于是有:a1∗p∗t=b1

所以我们令:b1/a1=s

则:p∗t=s

即:t=s/p

又由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定义与性质可得:

gcd(a0/a1,p)=1,gcd(b1/b0,t)=1

所以我们令:a0/a1=m,b1/b0=n

则有:(p,m)=1,(s/p,n)=1

这就是第一个结论,我们称其为结论一。事实上,我们其实已经可以由结论一整理出可以AC的方法,即用sqrt(s)的复杂度枚举s的因数,然后将每个因数放到结论一中,看看是否成立,再统计所有符合结论一的因数的个数,然后输出即可。这种算法的复杂度是:O(sqrt(s)*log(s)*n)。这样其实也能卡过数据,但是还是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通过。所以我们还要继续优化。

我们考虑(s/p,n)=1。如果s/p与n有相同质因数,则意思那个无法使(s/p,n)=1成立。于是,我们可以将s与n所有相同的质因数从s中去掉,得到剩余的数l(这一点还是很需要技巧的,在程序中会有解析)。于是,s/p就必须是l的约数。

我们继续考虑(p,m)=1。因为s/p是l的约数,那么p就一定可以表示为这样的形式:

p=(s/l)∗r

即:p一定是s/l的倍数(因为s/p是l的约数)。而r也必须是l的约数。于是就又有:

r∣l,(r,m)=1

这就是第二个结论,我们称其为结论二。而解决结论二的方法便很明显了。我们可以用与解决结论一相似的方法,将l与m所有相同的质因数从l中去掉,得到剩余的数q。那么这样,所有符合条件的r都是q的因数了。然后,我们可以用sqrt(q)的复杂度枚举q的所有因数,输出q的因数个数就行了。这样,复杂度便降到了:O((sqrt(s)+log(s))*n),从理论来说也不会超时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特判没有符合要求的x的情况。这种情况出现只有四种可能:

1、s不为整数

2、m不为整数

3、n不为整数

4、(s/l,m)≠1,即因为p是s/l的倍数,所以无论r取何值,都会有(p,m)≠1

加上这四个特判,这道题便做完了。

总结一下,这道题,代码虽不长,但是思路需要很精细,也难想到,是一道不错的题。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ll a0,a1,b0,b1,ans,m;
int main()
{
    int _;
    scanf("%d",&_);
    while (_--)
    {
        scanf("%lld%lld%lld%lld",&a0,&a1,&b0,&b1);
        if (a0%a1||b1%b0||b1%a1)
        {
            printf("0
");
            continue;
        }
        if (a0==a1&&a1==b1&&b0==b1)
        {
            printf("1
");
            continue;
        }
        ans=0;
        m=sqrt(b1);
        for (ll i=1; i*i<=b1; i++)
        {
            if (b1%i==0)
            {
                if (i%a1==0&&__gcd(i/a1,a0/a1)==1&&__gcd(b1/b0,b1/i)==1)
                {
                    ans++;
                }
                int j=b1/i;
                if (j==i)
                {
                    continue;
                }
                if (j%a1==0&&__gcd(j/a1,a0/a1)==1&__gcd(b1/b0,b1/j)==1)
                {
                    ans++;
                }
            }
        }
        printf("%lld
",ans);
    }
    return 0;
}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string>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ssqrt;
int cf(int a,int b)//去掉a中与b共有的质因数。思想:将b质因数分解,同时将a中与b共有的质因数去掉。
{
    ssqrt=sqrt(b);
    for(int i=2; i<=ssqrt; i++) //sqrt(b)复杂度质因数分解b
    {
        if(b%i==0)
            while(a%i==0)
                a/=i;//去掉a中与b共有的质因数,将a分解
        while(b%i==0)
            b/=i;//将b质因数分解
    }
    if(b!=1)
        while(a%b==0)
            a/=b;//注意:此时b可能还不是1,因为b可能有比sqrt(b)更大的质因数,但至多只有一个,且它的次幂至多是1。所以如果b不是1,那就只能是一个质数。于是此时继续分解a。
    return a;//返回剩下的a
}
int gcd(int a,int b)
{
    return b==0?a:gcd(b,a%b);   //辗转相除求最大公约数
}
int main()
{
    int a0,a1,b0,b1;
    int gs;
    int m,n,s,l,q;
    scanf("%d",&gs);
    int cnt;
    while(gs--)
    {
        scanf("%d%d%d%d",&a0,&a1,&b0,&b1);
        if(a0%a1|b1%b0|b1%a1)
        {
            printf("0
");    //如果m、n、s中有小数,则直接输出0。这里的代码用到了一些位运算
            continue;
        }
        m=a0/a1,n=b1/b0,s=b1/a1;
        l=cf(s,n);//求出m、n、s,然后求出l
        if(gcd(max(s/l,m),min(s/l,m))!=1)
        {
            printf("0
");    //如果不互质,则直接输出0
            continue;
        }
        q=cf(l,m);
        cnt=0,ssqrt=sqrt(q);//求出q,开始枚举q的因数,求出q的因数个数
        for(int i=1; i<=ssqrt; i++)
            if(q%i==0)
                cnt+=i==q/i?1:2;//这里注意,如果i==q/i,则只加1,否则加2
        printf("%d
",cnt);//输出
    }
    return 0;
}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maxn=45000;
typedef pair<int,int>PII;

bool vis[maxn+10];
int prime[maxn],tot,cntd,cntf,div1[maxn];
PII factor[maxn];

void get_prime()
{
    for (int i=2; i<=maxn; i++)
    {
        if (!vis[i])
        {
            prime[tot++]=i;
        }
        for (int j=0; j<tot&&1ll*prime[j]*i<=maxn; j++)
        {
            vis[prime[j]*i]=1;
            if (i%prime[j]==0)
            {
                break;
            }
        }
    }
}

void dfs(int u,int p)
{
    if (u>cntf)
    {
        div1[cntd++]=p;
        return;
    }
    for (int i=0; i<=factor[u].second; i++)
    {
        dfs(u+1,p);
        p*=factor[u].first;
    }
}

int main()
{
    get_prime();
    int _;
    while (_--)
    {
        int a1,a0,b0,b1;
        scanf("%d%d%d%d",&a0,&a1,&b0,&b1);
        int d=b1;
        cntf=0;
        for (int i=0; 1ll*prime[i]*prime[i]<=d; i++)
        {
            int p=prime[i];
            if (d%p==0)
            {
                int s=0;
                while (d%p==0)
                {
                    s++;
                    d=d/p;
                }
                factor[++cntf]= {p,s};
            }
        }
        if (d>1)
        {
            factor[++cntf]= {d,1};
        }
        cntd=0;
        dfs(1,1);

        int res=0;
        for (int i=0; i<cntd; i++)
        {
            int x=div1[i];
            if (__gcd(x,a0)==a1&&1ll*x*b0/__gcd(x,b0)==b1)
            {
                res++;
            }
        }
        printf("%d
",res);
    }
    return 0;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ccpted/p/1133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