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模式

  很形象的名字,想象一下,一条河,这条河叫做引用河(调用河),河两面都有多条路,而不能为多条路建立多座桥,所以,只用一座桥,连接所有的路
 
  桥接(Bridge)是用于把抽象化与实现化解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变化。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通过提供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桥接结构,来实现二者的解耦。
  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作为桥接的接口,使得实体类的功能独立于接口实现类。这两种类型的类可被结构化改变而互不影响。
 
  当需要调用方与被调用方都可能扩展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桥接模式。
 
  个人理解:桥接是一个接口,它与一方应该是绑定的,也就是解耦的双方中的一方必然是继承这个接口的,这一方就是实现方,而另一方正是要与这一方解耦的抽象方,如果不采用桥接模式,一般我们的处理方式是直接使用继承来实现,这样双方之间处于强链接,类之间关联性极强,如要进行扩展,必然导致类结构急剧膨胀。采用桥接模式,正是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将一方与桥绑定,即实现桥接口,另一方在抽象类中调用桥接口(指向的实现类),这样桥方可以通过实现桥接口进行单方面扩展,而另一方可以继承抽象类而单方面扩展,而之间的调用就从桥接口来作为突破口,不会受到双方扩展的任何影响。
  如何理解桥,实际上它就是一种结构: 桥接口+包含接口成员变量的抽象类,使得调用方与被调用方都可以自由扩展,它更像一个路由器模式。 
 
  注意点:
    1、定义一个桥接口,使其与一方绑定,这一方的扩展全部使用实现桥接口的方式。
    2、定义一个抽象类,来表示另一方,在这个抽象类内部要引入桥接口,而这一方的扩展全部使用继承该抽象类的方式。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桥接模式应对的场景有方向性的,桥绑定的一方都是被调用者,属于被动方,抽象方属于主动方。
 
  下面来理解一下开头的概念:
  桥接(Bridge)是用于把抽象化与实现化解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变化。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通过提供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桥接结构,来实现二者的解耦。
  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作为桥接的接口,使得实体类的功能独立于接口实现类。这两种类型的类可被结构化改变而互不影响。
 
  理解:此处抽象化与实现化分别指代实例中的双方,而且实现化对应目的地方(通过实现桥接口进行扩展),抽象方对应来源地方(通过继承抽象类来进行扩展),如果我们不使用桥接模式,我们会怎么想实现这个实例呢?很简单,我们分别定义来源地A1、A2、A3类和目的地B1、B2、B3,然后具体的实现就是,A1到B1一个类,A1到B2一个类,等,如果我们要扩展了A和B ,要直接增加An类和Bn类,如此编写不说类内部重复性代码多,而且还会导致类结构的急剧膨胀,最重要的是,在通过继承实现路径的时候,会造成双方耦合性增大,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扩展的复杂性。使用桥结构模式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些问题:重在解耦。
 
  具体例子可以参考:http://www.cnblogs.com/V1haoge/p/6497919.html
 
JDK中的桥接模式:
 
举的例子是jdbc,类图如下:
 
 
 
      jdbc为所有的数据库提供通用的接口, 一个应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驱动程序, 通过驱动程序向数据库发送指令. 这个过程就是抽象角色把行为委托给实现角色的过程. 则应用程序和具体的驱动程序都可以独立变化。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43726581Gavin/p/904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