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互联网巨头们的商业策略跟吸血鬼差不多:3星|《数字乌托邦》

数字乌托邦

全书是作者过去10多年间的一些文章,主要内容是对互联网的一些思考或者评论。作者比较会讲故事,也善于从历史资料中发现有意思的跟互联网沾点边或有点像的故事。

作者的思考与评论有一些是比较有意思的,不过相对来说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也不够深入。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1:本书的主体内容,在这79篇文章中,最早的是写于2005年的《不道德的网络2.0》,最晚的则是写于2015年的《在无聊王国中,独臂的土匪是国王》#238

2:网络2.0的拥护者崇拜业余者而不信任专业人士。这一点在他们对维基百科纯粹的赞美中可见一斑,他们对开源软件和其他无数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东西的崇拜也印证了这一点。#317

3:今天在网上发现的新奇东西比我以前上网时多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确实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好运机器”。我也同意麦基恩所说的,今天在互联网上很难找到能够让人惊喜的内容,大多数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422

4:迄今为止,影响力最大的两个维基百科团体是删除主义者和包容主义者。这两者在认识论上见解不同,它们论战的胜负可能决定了维基百科未来的发展方向。#463

5:在线游戏《第二人生》(SecondLife)的商业化之路遭遇重大挫折,因为一款名叫CopyBot的插件让游戏用户可以直接复制其他用户在游戏中购买的物品。CopyBot的出现威胁到许多在《第二人生》游戏中开店卖各种游戏道具和装饰品的商家,其#555

6:随后这两家公司开始了唱片转速标准之争,人们将其称为“速度之战”,最终的结果是两者相互妥协,共同繁荣。新制造出来的唱片机能够同时播放45转和33转这两种唱片格式,顾客可以购买价格较低的45转唱片单曲,也可以购买价格较高、播放时间更长的黑胶唱片合集。#785

7:今天互联网巨头们的商业策略跟吸血鬼差不多。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了解我们,将我们的信息录入他们的数据库中,他们对用户的渴望是永无止境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了解我们生活及兴趣的点滴信息。#857

8:英格兰西南部巴罗格尼村的村民最近正式要求在线地图厂商将他们村子的地理位置从数字地图中删除。以前经过巴罗格尼村的人并不多,但自从数字导航将该村的地理位置纳入其中之后,村子就被各种途经车辆充斥,这些车辆都是按照导航的最近路程指示经过这里的。#911

9:这些人慷慨激昂反对的不是电脑而是技术进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反对不按照他们意愿发展的技术进步之路。他们希望技术的发展能够跟他们的设想一致,一旦出现他们不喜欢的新变化,他们就会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怀念苹果二代的年代,因为那时候人机分离,界限分明。#1154

10:有许多人跟她一样,以为我们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多了,就会减少我们看电视的时间,这是一种常见论调,但它是错的。因为随着数字媒体的崛起,美国人看电视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了。#1192

11:那年轻人呢?所谓的数字原生民是不是不太看电视呢?答案是否——年轻人看电视的时间也一直在增加。德勤(品牌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关于目标受众媒体使用习惯的报告显示,过去10年来,14~26岁年龄组的年轻人看电视的时间增长得比其他任何年龄组都多。#1202

12:要想让谷歌自动搜索典故原文本,必须将其转化成引用的形式:如果他们“爱得太深”,至死都无法解脱呢?或者加入超链接这种更加糟糕的形式:如果他们爱得太深,至死都无法解脱呢?#1286

13:我们适应谷歌时代的一大危害就在于我们最后可能会适应用谷歌提供给我们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1298

14:事实上,信息超载有两种类型,我将其称为情形超载和环境超载,这两者需要区别对待。情形超载就像是大海捞针:通常你需要在漫无边际的信息海洋中寻找某一条具体的信息、回答某个具体的问题。#1315

15:环境超载不是在大海里捞一根针,而是在像海水一样多的针中寻找一根针。当我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围绕时,我们就在经历环境过载问题,#1328

16:虽然玩电子游戏确实可能会让你提高自己的视觉敏锐度,让你更能胜任一些需要在压力下应用此项能力的工作,比如开战斗机或做阑尾手术,但它绝不会让你变得更聪明。相反,如果你沉迷于游戏,会很容易在其他事情上分神,在处理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1408

17:当记忆从个人的大脑转向计算机的网络数据库时,这会对独特的“凝聚力”造成什么影响呢?正是这种独特的凝聚力形成了让我们区别于其他人的个人知识,这就是自我的核心。#1462

18:好一点的科幻小说几乎都是反乌托邦的,这其中的原因很容易理解,比如编剧们写了很多关于地狱的戏剧却没有关于天堂的,因为天堂没有冲突。感受快乐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但看别人快乐却一点儿意思都没有。#1543

19:青少年在音乐开始走向数字化之前就开始盗版音乐了。盗版歌曲和盗版专辑并不是在网络、MP3播放器发明之后才出现的东西,它们是整个流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自20世纪60年代就一直存在。而图书则没有这么多的传统,复印一本书是一件很累人的工作并且所费不菲,#1743

20:出版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遭受困扰着音乐行业的那些困境,如果其高管认为这是得益于他们的正确管理就太过自欺欺人了。其实只是因为恰好他们兜售的是书而不是歌曲。#1771

21:在世纪之交,美国农村地区的免费邮递服务扩大了邮政业务的服务范围,之后又掀起了新一波人们对函授课程[2]的期待。人们认为邮箱将最终取代学校。#1859

22:有迹象表明,电子书市场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饱和,而且最令人意外的是,电子书的重度使用者现在反而买了更多的纸质书。#1945

23:在这种新的搜索模式中,谷歌的搜索引擎不是在向外引导我们,而是在向内引导我们。其所传递的信息完全符合我们在过去展现出来的行为、需求及偏好,这一切都是由谷歌的算法收集解读出来的。它颠覆了搜索这个动作,我们发现的东西将会变得越来越少。#1991

24:在2014年5月13日,最高法院做出最终裁决,他们支持冈萨雷斯和西班牙数据保护机构的立场,要求谷歌服从裁决,将此则拍卖报道从搜索结果中删除。突然之间,欧洲公民拥有了遗忘的权利,可以把自己某些不太光彩的信息从搜索引擎中删除。#2537

25:我们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思考明白像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因为之前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是近几十年才诞生的,它们与我们现存的法律和文化模式并不完全相容。#2573

26:在Facebook问答会议上,马克·扎克伯格还谈及了对未来人际沟通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总有一天,我相信我们能够实现使用科技将自己的全部真实想法传达给别人。当你脑海中想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如果你同意的话,可以将这些想法立即传达给你的朋友。这将是终极通信技术。”#2814

27:当我向朋友和熟人倾诉阅读的苦恼时(大多数都是关于文学类书籍的),许多人告诉我他们也有相似的经历。上网上得越多,就越需要努力才能集中注意力于那些长篇作品。#2983

28:当我们开始阅读一本书时,就大脑而言,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基于作者的话,还基于我们自己的记忆和欲望编织而成。我们的认知沉浸在这个世界里,给予阅读情感力量。#3226

29:在1963年的一份联邦最高法院意见书中,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声称:“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此后数十年,电子通信技术继续进步,隐私权受到的威胁也与日俱增。#3289

30:谷歌在读心,或者说试图读心。谷歌利用其收集的太字节搜索词条,并根据我输入的每一个字母,预测我最可能寻找的信息。经过几年测试后,谷歌在2008年创立了搜索词自动推荐系统。该服务被称作“谷歌建议”(GoogleSuggest),此后谷歌对该服务稍做了些改进。#3401

31:当时托马斯·爱迪生刚发明留声机不久,于扎纳认为书籍和期刊很快就会被“各种声音载体替代,”人们可以随身携带这些声音载体。#3704

32:空间记忆似乎会转化为更具身临其境的阅读,带来更深的理解。挪威最近对年轻读者开展的一项试验表明,不管是说明性还是叙述性的作品,阅读纸质书的人比阅读电子书的人更了解文本内容。#3738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oqs/p/921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