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书法家们刻意回避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推崇古代平民的作品而忽略当代平民的作品。4星。

作者是书法研究大家。作者把一个书法界有意忽略的问题拿出来仔细讨论:为什么书法家们推崇古代平民的作品,而对当代平民作品中的优秀者视而不见?

作者仔细分析问题的由来和理由。理由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如果承认当代平民作品中也有许多是有意趣的艺术作品,那么书法家自身的价值会降低。

以下是书中一些信息的摘抄:

1:在90年代,敦煌写本中那些类似“穷乡儿女造像”的墨迹,如上引两件唐代的《习字》、《类书》、《太公家教》后附残纸、《佛说八阳神咒经一卷》,以及其他类似的“穷乡儿女”字迹,也被一些“敦煌书法的提倡者纳入了书法欣赏和学习的范围。#1075

2:赵明诚的《金石录》虽然收到五代,离他生活的北宋末年并不太久远,但所收越是近世的碑刻似乎更须仔细选择,弃而不取者反而多。#1133

3:中国书法在清代以后存在着两大传统,一个是向名家学习的传统。一个是向名家谱系以外的文字遗迹取法的传统。这两个传统从碑学形成以后就一直是相互交融,并非水火不容。#1394

4:当傅山激赏学童和猛参将这些“不善书者”的无技法基础但饶有趣味的书写时,他给中国书法捅了个洞。当康有为礼赞“穷乡儿女造像”时,傅山捅出的那个洞被撕大了。#1679

5:当今天的平头百姓写出无古无今的“不规整、有意趣”的字时,当这些字在趣味上一点都不逊色古代的“穷乡儿女”字迹时,为什么人们还要舍“今”求“古”呢?#1700

6:书法家跳进了一个自己挖的陷阱:拒绝承认当代普通人的“不规整、有意趣”的书写是书法资源,将无法解释为何古代类似的书写得到如此热情的讴歌礼赞;倘若承认了这类书迹,神州大地处处都唾手可得这种不需墨池笔冢的功夫的“艺术杰作”,书法家的立场何在?#2300

7:有意思的是,在当今的书坛,那些把字写得规整的和不规整的人,都喜欢宣称自己的书法最符合也最能代表时代的精神。#2464

8:古代的“不规整、有意趣”的文字遗迹冠之以“民间”就真有了“平民精神”?为什么不见书法名家们去学当代人“不规整、有意趣”的文字?#2559

9:其实,在对待古今“不规整、有意趣”的文字书写这个问题上,书法家们早就有意无意地划了一条底线:“与古为徒”。#2559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oqs/p/618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