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AJAX学习

AJAX学习

——在w3cschool学习AJAX的学习笔记

参考网站:w3cschool

XMLHttpRequest 是 AJAX 的基础。

XMLHttpRequest 对象

所有现代浏览器均支持 XMLHttpRequest 对象(IE5 和 IE6 使用 ActiveXObject)。

XMLHttpRequest 用于在后台与服务器交换数据。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

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

var xmlhttp;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code for IE7+, Firefox, Chrome, Opera, Safari
    xmlhttp=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
    // code for IE6, IE5
    xmlhttp=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如需将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我们使用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 open() 和 send() 方法

xmlhttp.open("GET","test1.txt",true);    // open(method,url,async),     规定请求的类型、URL 以及是否异步处理请求。
xmlhttp.send();    // send(string),string:仅用于 POST 请求

GET 还是 POST?

与 POST 相比,GET 更简单也更快,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用。

然而,在以下情况中,请使用 POST 请求

  • 无法使用缓存文件(更新服务器上的文件或数据库
  • 向服务器发送大量数据(POST 没有数据量限制)
  • 发送包含未知字符的用户输入时,POST 比 GET 更稳定也更可靠

GET 请求

一个简单的 GET 请求:

xmlhttp.open("GET","demo_get.asp",true);
xmlhttp.send();

在上面的例子中,您可能得到的是缓存的结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请向 URL 添加一个唯一的 ID

xmlhttp.open("GET","demo_get.asp?t=" + Math.random(),true);
xmlhttp.send();

如果您希望通过 GET 方法发送信息,请向 URL 添加信息

xmlhttp.open("GET","demo_get2.asp?fname=Bill&lname=Gates",true);
xmlhttp.send();

POST 请求

一个简单 POST 请求:

xmlhttp.open("POST","demo_post.asp",true);
xmlhttp.send();

如果需要像 HTML 表单那样 POST 数据,请使用 setRequestHeader() 来添加 HTTP 头。然后在 send() 方法中规定您希望发送的数据

xmlhttp.open("POST","ajax_test.asp",true);
xmlhttp.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setRequestHeader(header,value),header: 规定头的名称,value: 规定头的值
xmlhttp.send("fname=Bill&lname=Gates");

url - 服务器上的文件

open() 方法的 url 参数服务器上文件的地址.

该文件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文件,比如 .txt 和 .xml,或者服务器脚本文件,比如 .asp 和 .php (在传回响应之前,能够在服务器上执行任务)。

异步 - True 或 False?

AJAX 指的是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XMLHttpRequest 对象如果要用于 AJAX 的话,其 open() 方法的 async 参数必须设置为 true.

对于 web 开发人员来说,发送异步请求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很多在服务器执行的任务都相当费时。AJAX 出现之前,这可能会引起应用程序挂起或停止。

通过 AJAX,JavaScript 无需等待服务器的响应,而是:

  • 在等待服务器响应时执行其他脚本
  • 当响应就绪后对响应进行处理

(不推荐使用 async=false)

服务器响应

如需获得来自服务器的响应,请使用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 responseText 或 responseXML 属性。

属性描述
responseText 获得字符串形式的响应数据。
responseXML 获得 XML 形式的响应数据。

 

 

responseText 属性

如果来自服务器的响应并非 XML,请使用 responseText 属性。

responseText 属性返回字符串形式的响应,因此您可以这样使用: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innerHTML=xmlhttp.responseText;

responseXML 属性

如果来自服务器的响应是 XML,而且需要作为 XML 对象进行解析,请使用 responseXML 属性:

请求 books.xml 文件,并解析响应:

var xmlDoc=xmlhttp.responseXML;
var txt="";
var x=xmlDoc.getElementsByTagName("ARTIST");
for (var i=0;i<x.length;i++) {    // 解析响应
    txt=txt + x[i].childNodes[0].nodeValue + "<br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innerHTML=txt;

XMLHttpRequest 对象的三个重要的属性

onreadystatechange:存储函数(或函数名),每当 readyState 属性改变时,就会调用该函数。(当使用 async=false 时,不要编写 onreadystatechange 函数 - 把代码放到 send() 语句后面即可)

readyState存有 XMLHttpRequest 的状态。从 0 到 4 发生变化。

  • 0:请求未初始化
  • 1:服务器连接已建立
  • 2:请求已接收
  • 3:请求处理中
  • 4:请求已完成,且响应已就绪

status:   200: "OK";404: 未找到页面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每当 readyState 属性改变时调用)

当请求被发送到服务器时,我们需要执行一些基于响应的任务。

在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中,我们规定当服务器响应已做好被处理的准备时所执行的任务

当 readyState 等于 4 且状态为 200 时,表示响应已就绪: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xmlhttp.readyState==4 && xmlhttp.status==200) {    // 当响应已就绪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innerHTML=xmlhttp.responseText;
    }
}

使用 Callback 函数

callback 函数是一种以参数形式传递给另一个函数的函数。

如果您的网站上存在多个 AJAX 任务,那么您应该为|创建 XMLHttpRequest 对象|编写一个标准的函数,并为每个 AJAX 任务调用该函数。

该函数调用应该包含 URL 以及发生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时执行的任务:

var xmlhttp;
function loadXMLDoc(url,cfunc) {
  if (window.XMLHttpRequest) {
    // code for IE7+, Firefox, Chrome, Opera, Safari
    xmlhttp = new XMLHttpRequest();
  } else {
    // code for IE6, IE5
    xmlhttp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cfunc; // 为AJAX 任务调用 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 的标准函数
  xmlhttp.open("GET",url,true);
  xmlhttp.send();
}
loadXMLDoc("/ajax/test1.txt",function() {
  // 用于 创建 XMLHttpRequest 对象 的标准函数
  if (xmlhttp.readyState==4 && xmlhttp.status==200)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innerHTML=xmlhttp.responseText;
  }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mj97/p/608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