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一)

成长之路

       刚到大学,拿到了大学的第一本程序书是VB,才发现,原来这才是电脑专业学习的知识。完全颠覆了之前的认识,但是从此我也喜欢上了编码。

       大一基本都是在学生会,然后就是学习电脑的一些基础知识。大一最喜欢跑图书馆,但是由于对电脑的了解实在是太少,看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而且看的很杂。到了大二第一学期,有了时间,于是很认真的学习。不过这时还是没有一个方向,只是学习书本的知识。第二学期,了解到要进入团队,才能学习真正有用的东西。因此,选择了一个最好的团队,经过三个月的面试,在7月终于进入了团队。开始了我的大学里,另一番的旅程。

       从7月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地狱式训练开始了。培训分为三个阶段:1.前台界面的学习。主要学习HTML、CSS、JS、EXTJS等。2.后台语言的学习。主要是学习C#,然后还要学习.NET的相关知识。3.学习数据库。在学习数据库知识的同时,把所学的知识全部结合一起。最后做一个团队的网站进行检验。这段时间进步是非常大的,从一个不知道什么是网站,到自己有信心做一个网站。同时进步的不仅是技术,最重要的是思想。每个人都会有惰性,没进团队之前每天都喜欢睡睡懒觉,但是我们团队是规范管理的,所以养成了每天早起的习惯。团队了强调得最多的不是技术,而是思考。从进队开始,每次例会老师到要强调思考(我们每周一晚上开例会)。这样,慢慢地,遇到每一件事情,我都会去思考,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或许这个想法并不是最好的)。除了这些,团队的特点还有一个:强调实用。用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来说,企业要的不是一个有多漂亮的,功能多强大的软件,而是要一个能够产生巨大利益的软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团队对需求的调研要求很严。一个项目的需求至少要花项目的三分之一时间去做需求。

       到了10月,终于结束了地狱式的训练,开始接触项目。项目的状态是已经做好需求(师兄做的),于是,我们就花时间去看文档。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一种不敢想象是怎样写出来的!(实在是太多了)后来才知道,文档是一次次调研,然后慢慢积累下来的。大概花了10多天的时间去看文档,然后我们把流程跟师兄一起讨论,确认我们真正看懂需求。之后,根据需求我们开始做开发设计。主要是:画流程图,设计数据库,画实例图,时序图,类图。(我们这里做的是敏捷开发)最后,根据设计,我们开始了第一个真正项目开发。到一月份,我们把第一个子模块开发,测试完成。在这段时间内,不仅学习相关的技术,细节上的一些处理,还学习到了业务上的逻辑!在这段时间,印象最深的是:代码的编写的开始很重要,要不最后的测试会很麻烦!

未完,待续!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yc/p/269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