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作业:读书笔记

在这一周简单快速的读了一下邹欣老师的著作,虽然好多地方还不是特别理解,但这本书的一些关于软件的构建和从站在云端的角度去俯视整个软件世界的角度很是令我触动。

由于之前所学的C++等编程语言距离现今已经有一段时间。在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需要用C++完成的实践少之又少,好多编程的思想,操作的逻辑不是特别清楚,有许多关于类、面向对象、交互等问题都是模糊的,敲代码的时候也是照着书敲,把书上能用的例子尽可能的往题目上靠,然后再去求教同学,可是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好多东西深究起来还是不清不楚。邹欣老师这本书并没有大笔墨地陈述编程的基础,而是通过培养软件构造的思想,从个体到团队,从软件从业者的成长到职业规划再到软件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细致入微地向我们展示软件工程的恢宏和波澜壮阔。

其中我对IT行业的创新这章节尤其感兴趣,邹欣老师的观点与我之前对团购软件的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有些相似。几年前,大概将近有上百个app抢滩登入,为了几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争得头破血流,但最后只有新美大三家幸存下来,其中百度和阿里依靠自己的财力的巨大优势同样挤入团购的市场。当时我就在思考:这些团购软件的消亡真的仅仅是市场规则的淘汰?这些战略性的失策真的只是模式的选择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而不是自身软件的问题?软件开发者真的只需要敲代码就可以,除此之外还需要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在读完这本书事并没有完全解决,但却大大拓展了我解决问题的思路。每个人都想要创新,每个人都可能创新,那种灵光乍现的思想一个人一天可能会产生几十个,但是这些数以万计的思想到底有多少变成了创新,我们如何让他变成创新。邹欣老师的评论大概就是我心中所思但不知所解的理论。一个人只有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创新,因为这样的创新才能符合大众的利益,才能长久地为社会服务,而其中你不能与大众的习惯所兼容,你不能简单地向大众推销你的技术,你的创新就会如阳光下的泡沫,迅速消亡。相比之下,一个成功的团队更容易把创新变成现实,而其原因书中已经详细叙述(P408----P413)。而在这里人们都会有一个误区就是创新越早越好,更早地进入市场就一定能成功,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多数行业的先驱者并没有经得起市场的冲击,而是被后来者慢慢淘汰,成为资本市场其他上位者的阶梯,而这里就需要对创新时机和创新招数的精确把握。(这里还没有完全理清头绪,待时间更充裕的时候我会再仔细研究一下)

书中有关软件的职业规划已经做的很是详细,但毕竟我是机械出身,学软件敲代码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这里我想引用陈冰老师的评语来表达我的感想:“在我们所在的制造自动化领域,设备和系统中软件的成分已经越来越多,一个机电系统慢慢从机械零件的集成、电子芯片的集成发展到复杂软件系统的集成。每次用到欧洲公司开发的控制软件,我一直在思考的是,他们到底用什么开发模式来开发如此稳定可靠好用的软件?国内很多很有名的自动化企业,生产的PLC或者机器人控制器的底层软件其实都是购买欧洲公司产品,而欧洲一家很小的公司,也能推出一个功能完整的机器人控制器产品,说明我们自动化软件的构建能力和欧洲同行比还很弱。可以想象,一个具备良好机电背景和软件构建能力的毕业生,将有无比广阔的舞台。通过阅读邹老师这本书,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控制软件的构建之法。”

广阔舞台四字足以表明机电和软件结合的重要,我也将在最近事情结束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软件工程的学习。

以上皆是快速阅读后的所思所想,以此记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uwenbo/p/505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