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 Core SignalR

ASP.NET Core SignalR 是微软开发的一套基于ASP.NET Core的与Web进行实时交互的类库,它使我们的应用能够实时的把数据推送给Web客户端。

功能

  • 自动管理连接

  • 允许同时广播到所有客户端

  • 也可以广播到指定的组或者特定的客户端

  • 在Github上开源,传送门(https://github.com/aspnet/signalr)

SignalR 提供了多种连接方式,在现代化应用中,WebSocket是最佳的传输协议,在客户端无法实现WebSocket协议的时候,SignalR就会采取其他方式,比如Server-Sent或者长轮询(在ws未出现之前,我们讨论的推拉模式)

中心 Hubs

SignalR是采用中心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通讯。

中心是一种高级的管道,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相互调用方法。

中心通过强类型参数传递给方法,进行模型绑定

Hubs.Clients

Clients属性包含了所有的客户端连接信息,它包含了3个属性:

  • All 所有客户端

  • Caller 进行此次请求的客户端

  • Others 排除此次请求客户端的其他客户端

包含了多个方法:

  • = AllExcept 在指定的连接除外的所有连接的客户端上调用方法

  • Client 在特定连接的客户端上调用方法

  • Clients 在特定连接的客户端上调用方法

  • Group 调用指定的组中的一种对所有连接方法

  • GroupExcept 调用中指定的组,除非指定连接到的所有连接的方法

  • Groups 调用一种对多个组的连接方法

  • OthersInGroup 调用一种对一组的连接,不包括客户端调用 hub 方法方法

  • User 调用一种对与特定用户关联的所有连接方法

  • Users 调用一种对与指定的用户相关联的所有连接方法

每个属性和方法返回的对象都包含一个SendAsync方法,可以对客户端进行调用。

HubContext

可以在应用其他地方通过使用IHubContext,达到调用Hub的目的。

两种协议

  • 文本协议:JSON

  • 二进制协议:MessagePack(https://msgpack.org/)

MessagePack类似于JSON,但传输比JSON更快,数据大小比JSON更小

服务器事项

  • 创建的Hub必须继承Microsoft.AspNetCore.SignalR.Hub,Hub类已经包含了管理连接、组和发送接收消息的属性及事件

  • 在Hub中使用的方法应该尽量使用异步的方式,因为SignalR在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时候使用的是异步方法。

  • 在Startup.ConfigureServices中通过services.AddSignalR对SignalR进行注册

  • 在Startup.Configure中通过app.UseSignalR方法对Hub路由进行配置

代码解析

微软官方示范(https://docs.microsoft.com/en-us/aspnet/core/tutorials/signalr?view=aspnetcore-2.1&tabs=visual-studio)中的ChatHub:

using Microsoft.AspNetCore.SignalR;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namespace SignalRChat.Hubs
{
    public class ChatHub : Hub
    {
        //服务端方法
        public async Task SendMessage(string user, string message)
        {
            //ReceiveMessage 为客户端方法,让所有客户端调用这个方法
            await Clients.All.SendAsync("ReceiveMessage", user, message);
        }
    }
}

 

上述代码为当收到客户端发来的SendMessage请求后(发送聊天信息),我们把消息发送到所有客户端,让他们调用自身的ReceiveMessage方法。

用户标识

通常情况下,在用户进行连接后,Connection会保存用户的用户标识,以便对特定用户进行发送消息。

可以实现IUserIdProvider来自定义获取用户的方法,例如:

public class CustomUserIdProvider : IUserIdProvider
{
    public virtual string GetUserId(HubConnectionContext connection)
    {
        return connection.User?.FindFirst(ClaimTypes.Email)?.Value;
    }
}

 

在Startup.ConfigureServices中注册:

services.AddSingleton<IUserIdProvider, CustomUserIdProvider>();

  

 

Client的方法

T All { get; } 

相当于持久连接中的 Broadcast。

T AllExcept(params string[] excludeConnectionIds);

给排除本人所有人发送消息。

T Client(string connectionId);

跟Send操作就是一样的了。

T Clients(IList<string> connectionIds);

和Send操作的重载方法一样,可以给一批指定的人发送。

T Group(string groupName, params string[] excludeConnectionIds);

给房间中的指定人发送消息: Clients.Group("room1", "asdfasdfads");

T Groups(IList<string> groupNames, params string[] excludeConnectionIds);

给房间列表中的指定人发送消息; 【天然的聊天室功能】

T User(string userId);

这个和Client是有区别的。 这个userId => this.Context.Request.User.Identity.Name 【form验证】

cookie中间件来做到singlar的身份验证。

  userId 是你自己定义的一个标识。

T Users(IList<string> userIds);

客户端JS使用方法

<script src="~/lib/signalr/signalr.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onst connection = new signalR.HubConnectionBuilder()
            .withUrl("/myChatHub")
            .configureLogging(signalR.LogLevel.Information)
            .build();
        connection.start().catch(err => console.error(err.toString()));
        //定义方法使用connection.on方法来接收返回数据
        connection.on("SendMessage", (user, message) => {
            const encodedMsg = user + " 说:" + message;
            const li = document.createElement("li");
            li.textContent = encodedMsg;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ssagesList").appendChild(li);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end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var us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Name').value;
            var messag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ssage').value;
            //从客户端中调用在此调用之前在自定义Hub定义的SendMessage方法
            connection.invoke("SendMessage", user, message).catch(err => console.error(err.toString()));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ssage').value = "";
        });
</scrip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urunlai/p/9582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