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理想

李笑来老师发起了“十分钟读完一本好书”活动,最初的灵感是:
 
若是有人把一本书的精华提取出来,十分钟给我讲完,我应该给他钱的,而且那钱数肯定应该比那本书的定价高出许多倍,因为他帮我省了时间……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就借此机会,系统回顾一下我读过的书吧。一方面是给大家介绍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阅读与思考。
 
 
引言
 
第一次接触《活法》是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有一天,跟汪导(大三、大四的辅导员)一块逛书店,他说起稻盛和夫和他的《活法》。汪导是个挺神秘的人,比我大不了几岁,据说本科的时候成绩很不错,拿过国奖,后来申请出国不顺利,就在本校行政保研了。因为我那两年是班长,所以跟他很熟。但是,我总觉得不怎么了解他,因为他很少说起自己,我也没怎么问过。
 
第一次读《活法》是研一的时候了(我当时科研方面不太顺利,压力比较大,总是拖延,总是逃避问题)。具体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也许是想起了汪导的推荐,也许是看到一篇稻盛和夫与马云的谈话。总之,我立刻被这本书吸引了,好像用了两三天就读完了。(那时候,我还没有学会缓慢阅读的技巧……)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就像发现了宝藏,感觉这本书是给我写的。
 
但是,我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改变,很快就又回到了原先的状态。于是兴奋变成了失落,不再想去看这本书。一段时间后,又拿起来看,又是兴奋;接着又发现自己没有改变,失落。这样的过程重复了许多次。稻盛和夫在《活法》中也提到了类似的体验:
 
原来心相就是现实,少年的我对谷口先生的话深有感触,也对自我行为进行反省,并发誓以后尽可能朝好方面着想。但是,这正是众生凡人的悲惨之处,心相仍难改变,在那以后继续着坎坷曲折的人生。
 
后来,我渐渐领悟到知道与懂得的差别,领悟到知行合一的困难。也学会了缓慢阅读,于是,这本书成为了我的“枕边书”之一。
 
随着经历的丰富与思考的深入,我渐渐领略到这本书的一些真谛。
比如在形成自己的一套世界观与价值观之后,我懂得了稻盛和夫说的生命的意义。
比如在坚持打坐一年的过程中,我懂得了“精进”的真谛。
比如在读了些新时代运动的书后,我懂得了“心相造就现实”以及“感恩”的重要。
 
《活法》本身已经比较简洁了,不可能将其缩写为十分钟能够读完的篇幅。我准备分成若干篇来介绍这本书,基本去除了其中的例子,只保留了我认为比较精华的部分。但是,这样的问题就是不够有趣和精彩了,有些罗列大道理的感觉。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去读一下原著。这篇文章也许更适合那些已经读过原著,想要重读的人吧。
 
很多人厌恶鸡汤,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好现象。确实有害人的鸡汤,但是,也有鸡汤是真正有营养的,应该学会如何辨别两者的。
 
至于是否能找到喝汤的勺子,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的。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人能够给你这样的勺子的(即使看起来给你了),这把勺子需要你自己来寻找、来创造。
 
最后,还想提一下:
 
“知道”与“懂得”有着巨大的距离,“懂得”也是有不同的境界。“突然的领悟”一般都是不靠谱的,很容易遗忘,不会有真正的改变。这也许就是“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活法》
 
作者:稻盛和夫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45025
 
版次:2012年5月
 
购买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65381/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摘自百度百科)
 
2010年,日本航空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在民主党鸠山政府的三顾茅庐下,稻盛和夫以78岁的高龄出任日航的会长(董事长),重整问题重重的日航。2011年日航实现财年的合并经营利润达到2049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并在2012年9月19日重新上市。(摘自维基百科)
 
 
一、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这种想法已经构成许多成功哲学的支柱。根据我自身的人生经验,我也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换句话说,内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要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二、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首先需要有强烈的愿望,这很重要。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成为新的起点,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无论是谁,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实现理想,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强烈的愿望”很重要。不是漠然地想“如果能够那样就好了”,这是不够成熟的想法,而应该是抱有强烈的愿望,废寝忘食地渴望着、思考着。全身上下从头顶到脚尖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比是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是“愿望”而不是血。
 
也许有人会摇头认为这未免太乐观了。但是,废寝忘食地渴望、思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行为。你必须持续拥有强烈的愿望,并不知不觉地把它渗透到潜意识里去。为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就要有近似于“发疯”似的强烈的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为之不断努力奋勇向前。无论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是达到目标的唯一方式。
 
三、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是单纯的精神论。但是,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思考,我们就将在头脑中“看得见”即将实现的现实。总之,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愿望,希望这样或是希望那样,而是在大脑中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种种迈向成功的过程。
 
这就像象棋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推敲,思考上万种棋步,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脑中模拟演习达到目的的过程,不达目的的棋步就从棋谱里消去。如此锲而不舍,反复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经走过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只出现在梦想里的东西逐步接近现实,不久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现实。实现的形态,完成的形态都能在头脑中或在眼前清晰地显现。
 
但是,只是黑白的不鲜明的景象还不够,更加接近现实就更能看到色彩鲜明的景象这种状态是真实发生的。就好像是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意象最大限度地浓缩,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相反,在不能清晰看见完成形态之前,假若事先没有强烈的愿望、不深思、不认真开展活动,那么创造性的工作及其成功的人生也是没有把握的。
 
四、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当然,这不仅限于工作方面。人生中,在要成就某件事的时候,应该以一状态为目标,作为实现的过程,“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见”。换言之,就是要有持续的强烈的愿望。
 
设定一个更高的合格线,更进一步采取行动直至现实和愿望完全吻合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出色成果。而且,极其有趣的是,事先能够清晰“看见了”的,最终也一定能以“崭新的”结果实现。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印象,即使做出来也不是“崭新的”。这也是我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到的事实。
 
愿望本身就是你潜藏着使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的证据。人类一般不会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能够描绘出成功后景象的人,其成功的概率是极高的。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成功的样子,如果其景象清晰可见,那么你就一定能实现、一定能成功。
 
五、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在挑战无人尝试过的事情时,不可避免会遭到周围的反对和抗拒。但是,如果自己心中有“我做得到”的坚定信念,能够描绘已经实现的景象,就应该大胆宣传这个设想。设想本身应该基于超大胆的“乐观论”,打开想象的翅膀,并在周围聚集一些积极发表意见的乐观派人士。
 
但是,在设想向具体计划转移时,则应该以悲观理性的分析为主,必须想象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慎重、小心、严密地推敲计划。但大胆和乐观在这一阶段始终是有效的。
 
一旦到从计划转入落实阶段,则再次基于乐观论,坚定不移地开始行动。也就是说,“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这在成就某些事情、变愿望为现实上是非常必要的。
 
六、生病领悟真理
 
我的人生连续遭受失败和挫折,我也是在屡遭厄运中领会到这一法则的。年轻时的我,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事与愿违,且屡屡落空。我常想,我的人生为什么不顺利呢?我是个多么厄运的男人!似乎被苍天遗弃。我发牢骚、不满意、怨天尤人。在反复挫折的人生中,我慢慢醒悟过来,原来这一切都因我自身的心理而起。
 
“我们内心有个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生病的羸弱的心。”读到这一章节,我牢牢盯住了这些话……我想通了。想回避、逃避的心,非常厌恶生病的我的那颗羸弱的心吸引了病灾。就因为害怕,而害怕的事情就在我的身上发生了。我体会到是消极思考的内心吸引了消极的现实。
 
原来心相就是现实,少年的我对谷口先生的话深有感触,也对自我行为进行反省,并发誓以后尽可能朝好方面着想。但是,这正是众生凡人的悲惨之处,心相仍难改变,在那以后继续着坎坷曲折的人生。
 
七、心态决定命运
 
毕业时,恰逢因朝鲜战争的军需而出现的繁荣景象逐渐消失,经济开始不景气,多次就业考试接连失利……在大学教授的关照下,我总算进入京都的电瓷制造工厂。其实这是一家任何时候倒闭都不足为奇的破烂不堪的公司,到期发不出工资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经营家族内部还在发生内讧。好不容易进去的公司竟然是这种状态!同期进入公司的几位同事每每相遇,都在抱怨,发汇不满,商量着什么时候辞职。不久,同事们一个个相继辞职,另寻他就,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留在公司孤军奋战。
 
不料,改变了以前进退两难、犹豫不决的心态后,反而似乎豁然了,心情也愉快了。感叹怀才不遇,怨天尤人亦是枉然,于是心情有了180度大转变,决心使出干劲搞好工作,努力参与研究。从那以后,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要求自己每天坚持研究。心境的变化的似乎有了回报,研究成果日见成效。好结果有目共睹,随之上司好评如潮,而自己则更加忘我工作,然后收获更好结果,由此进入了良性循环。终于,我通过独特方法,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开发了应用于电视机晶体管里电子枪上的精密陶瓷材料。其时电视机刚刚开始普及。因此,周围给予的评价就更高了。我甚至已经不关心工资的延期支付,感觉工作极其有趣而体会到人生的意义。随后,基于此时掌握的技术和积累的成绩,我创办了京瓷公司。
 
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意念的结果。经过种种挫折和曲折后,我终于体会到这个贯穿人生的真理,并一直把它铭刻在心底。的确,所谓命运,在我们的生命期间俨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类力量无法抗拒的“宿命”,而是因我们的内心而改变。人生是由自己创造的,能够改变命运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内心。在日本思想里,这就是“立命”。
 
八、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能够完成一件新工作的人是坚信自己的“可能性”的人。所谓可能性,是指“将来的能力”。如果根据现在的能力判断自己“行还是不行”,那就永远也做不成新的事情或困难的事情。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给自己规划一个超出现有能力水平的更高目标,并为在未来某一时刻实现目标而倾尽全力。此时你所需要的是使自己的“愿望”像火焰一样持续燃烧。这样成功或成绩就会如期而至,自己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对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毫不畏缩,倾注极大热情,一心一意地钻研。这使得我们自身的能力得到惊人的提高,或者说让沉睡中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所以,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自己无能为力,将来的自己一定能行,用“将来进行时”考虑是很重要的。应该相信自己还有潜能,等待机会唤醒、迸发出来。
 
九、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
 
树立崇高理想至关重要,为了实现理想,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迈进,勤奋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眼界多高,也必须脚踏实地。无论梦想和愿望是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重复简单的工作。为了继续昨日的工作,不得不挥洒汗水,一毫米、一厘米地前进,把横在眼前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时间就这样在看似微不足道中度过了。
 
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我屡受打击。但人生只能是“每一天”的积累与“现在”的连续。此刻的这一秒钟聚集成一天,这一天聚集成一周、一个月、一年,等发觉时,已经站在了先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山顶上。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状态。
 
所以,不要把今天不当一回事,如果认真、充实地度过今天,明天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了。如果认真地度过明日,那么就可以看见一周。如果认真地度过一周那么就可以看见一个月……即使不考虑以后的事而全力以赴过好现在每一瞬间,先前还未能看见的未来之像就自然而然地可以看见了。
 
我自己也正如乌龟踱步。每一天都脚踏实地地不断积累,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公司一点点地也壮大起来,我也取得了今天这点成就。所以奉劝各位,与其徒然为明日烦恼、孜孜不倦地计划未来,不如首先倾注全力充实每一个今天。这才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有效途径。
 
十、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
 
我所说的坚持很重要,并不意味着坚持是“相同的重复”。坚持和重复是两码事。不是漫不经心地重复昨日,而是明天比今天,后天比明天,必须前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与改善。这样的“创意精神”能够加快靠近成功的速度。
 
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远地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稍加改良,今日要比昨日有进步,即使只有一小步。这种从不懈怠、坚持到底的态度,将终会与他人拉开巨大的差距。决不走同一条路,是走向成功的秘诀。
 
十一、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
 
工作的现场有神灵。例如,有时无论怎样想办法、反复实验不断摸索,工作都没有顺利进展,处处碰壁,无计可施。其实当你认为已经无能为力时,事情才刚刚开始,此时,应该先恢复冷静,然后面对现实再次重新审视周围。
 
在生产车间,产品或机械、材料或工具、甚至工序,清理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用率真、谦虚的态度对细枝末节都重新进行调整、修改是很重要的。这可以说是物理性的再检查,或者回归初衷,但是,其实还远远不只这些。进而言之,是对产品和现场,重新进行审视、体察、贴心、倾听。这样的话就可以听见神灵的声音。现场产品传来喃喃细语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诀窍“这样试试如何?”这就是“倾听产品的声音”。
 
解决问题的答案总是在现场。但是,为了得到答案,对待工作要有一股不服输的高度热情及浓厚感情。而且,要用率真的眼睛目不转睛地观察现场。就在这种审视、倾听、贴心当中,我们才能第一次听到“产品对我们的私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十二、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
 
有句话,叫做“有意注意”。就是指有意识地加以注意。也就是有目的地、认真地、把意识和神经集中在对象上。例如,当发生声响时,条件反射地往那边方向看。这是无意识的生理上的反应,也叫“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有意图地”凝聚自己的意识。如果只是漫不经心地凝视、注意力忽三忽四的话就不算是有意注意。只有有意注意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总是集中意识注意一个事情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心就能逐步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
 
所谓有意注意,就比如类似使用锥子的行为。锥子是一种通过把力量凝集在最前端的一点上,高效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个功能的核心就是“集中力”。无论是谁,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目标上,就一定能成功。
 
所谓集中力,是根据思考能力的强度、深度、大小产生的。在决定做一件事情时,首先要有憧憬。这个想法有多强烈?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如何认真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是决定事情成败与否的关键。
 
十三、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
 
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自己美好人生的人,一定拥有超大的梦想和超过自身能力的愿望。就我而言,能达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原动力,也可以说是年轻时拥有的强烈愿景和高远目标。
 
无论多么遥远的梦想,只要内心强烈地祈求,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为此,直到祈祷、祈祷、再祈祷,渗透到潜意识中去——讲述梦想本身就是行动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把虚幻的梦想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梦想越大,离现实的距离就会越远,但是,尽管这样,不断想象实现梦想时的情景或者即将实现前的过程,直到清晰地“看见了”成功后的种种景象,那么,在逐步看清实现的道路的同时,也能够不知不觉地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一步步接近成功。
 
即使见闻相同,但有些人能够从中得到重要的暗示,受到一些启发;而有些人则稀里糊涂、一无所获地错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那就是日常的“问题意识”。前文所述的神的启示,或者创业的灵感源泉,也是通过梦想,只给那些持续拥有强烈愿望的人。无论我们年纪多大,都希望自己是拥有梦想、前途一片光明的人。没有梦想的人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无法获得成功,也不可能成长为有用的人。为什么呢?因为通过描绘梦想、锐意创新、不断努力,人格才能够得到不断的磨炼。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强调一点——梦想和愿望就是人生的跳板。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oading/p/819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