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刘未鹏的TL聚会[三]

郑昀@玩聚SR 

北京。五道口。5月9日。

TL聚会话题继续登出。[请阅读[一]和[二]了解]。

5、科学家主导与工程师主导

一方认为Sun是典型的科学家主导的公司,所以做不好。这个观点,霍炬以前在5G也表达过:Sun是一个科学家企业,不是一个市场企业。

而豆瓣看上去是工程师主导的,但实际上不是,貌似是产品经理主导,甚至只是阿北主导的。

工程师主导的,国内据说是网易有道,国外就是Google。

不过很难说清楚此处的科学家主导和工程师主导区别何在,如果说到不以市场为导向,这二者没什么区别。如果是研究机构,科学家也许更多考虑发表论文,不考虑工程实际细节?但在公司,科学家和工程师身份容易混淆,所以keso在同一个访谈中说“我同意Sun是一个工程师主导的技术性公司”。

6、发散阅读解决方案

大家都知道 pongba 推崇 stumbleupon ,它能让你发现你原来对如此多的话题感兴趣,而这些你以前都不知道,甚至你以为你已经知道得够多了。

pongba 问我 玩聚SR 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个性化阅读有没有提上日程。

我的观点是,Find The Best Content in Web,在国内,需要找到足够多的值得信赖的人。TopLanguage 小组算是有一批可被信赖的人,而且跨界,所以信息质量还算不错且有一定发散性。

如果没有这一大批值得被信赖的人做出的推荐、收藏或分享,个性化之后也不会有好的内容被关联。

国内的网络收藏和书签网站多半被SEOer们滥用,所以已经丧失了挖掘意义。

而没有了数据挖掘的基础数据,光靠Twitter和GReader Shared Items上的那点儿数据,个性化阅读也无从谈起。

玩聚SR 找到了一个次优的解决方案,但由于不敢放开这个“被信赖的推荐人列表(A-List)”,所以数据偏少且偏主流化,不足以做个性化推荐。

国内的仿 stumbleupon 网站也由于参与用户没有达到量级,所以还没有到达发生质变的阶段。所以,中国当下,只能盯住那些可被信赖的人组成的Network,来注意到你不知道但可能感兴趣的事物,比如科学松鼠会、TL。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622/3489790678_82b63291bf.jpg?v=0

精彩评论聚合

我们继续列出前两节话题引玉的结果:

1:James:“

如果TL是一个大脑, 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神经元, 邮件/twitter之类的就是神经信号传递。

2:莫华枫:“

A。DNA可能并非简单的程序。真正控制行为的是各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蛋白质、酶等等,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这些应该算直接作用于行为的程序。而DNA所做的是“metaprogramming”,指导各种物质合成和代谢,是生成程序的程序。

B。自然的进化不会依赖复杂的规则(上帝喜欢KISS),进化规则建立在其他自然法则之上,或者根本就是其他法则的体现。机器也依赖于自然法则,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基本自然法则指导机器的进化了。当然首先得先摸清自然法则了。

C。大脑功能是网络化的,功能分区存在,但在离开其他分区就无法工作。是介于分区和网络之间的一种形式。上一期环球科学,或者新发现,有相关的一篇文章。单一的认知行为,如听、说、运动,并非只局限于某一个区域。任何单一的认知行为都会调动大脑的几乎所有部分。不过脑功能的转移和重建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在脑组织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大脑更多地是“扩张”某一部分脑功能,“侵占”另一部分。比如,Discovery的一档节目里就曾经让一个视觉正常的人戴上眼罩,生活了1个星期。发现她的触觉灵敏度提高很多,MRI检测表明,她大脑的一部分视觉皮层“转行”做了触觉皮层。这种情况也出现在真正的盲人身上。当她回复视觉一段时间以后,转行的视觉皮层又重新变成视觉皮层。

D。人的神经系统绝对是“用简单创造复杂”。神经元是简单的,但高度组织关联使其极端复杂。神经系统进化了几亿年,神经细胞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规模和组织的变化,产生了天壤之别

E。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的几乎所有构造,都是基因决定的。甚至可能性格和思维方式都取决于基因。十几年前就有试验表明,神经细胞的生长具有高度特异性。有人试验将一种鸟的胚胎的脑顶盖(负责视觉)切下,旋转108度再缝合。结果那些从眼部发射出来向顶盖生长的突触纤维也转了180度。这种特异性甚至可能存在于皮层柱状结构之间。
神经系统发育的早期已经完成构造,并且由基因驱动,而非环境驱动。神经系统后期生长更多的是裁剪和修饰,而非构造。更像是参数调整。

F。还是基础投入的太少啊,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基础科研和人才培养。没有见过枪都端不稳的特种兵的。

3:joyfire:“

1.大脑各个区域自动修复和重联功能的确很强,但也是有限制的。补偿机制不难理解。

2.创新不是拍脑袋等苹果落下来,还是需要一些踏实的基础。我们的问题,也许在于,环境导致无法真正"长期潜心研究" 。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631/3510879688_27cf4601b7.jpg?v=0

郑昀@玩聚SR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engyun_ustc/p/145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