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ift学习总结

thrift 重要的几个组件有 :数据类型,transport,protocol,versioning,processor 

1.数据类型 thrift的数据类型有1.一些原生类型,比如string,int等等 2.container 有list set map 3. 自定义的复杂类型struct

2.transport 和nio的channel很像,负责底层数据的读写,有很多种类型,比如从socket,文件,或者memory中读写等

3.protocal 负责组织数据流的格式,数据的序列化,反序列化等等

4.versioning thrift每个组件都可以有自己实现版本控制的方法。在struct里,通过把idetifyID和数据类型结合起来构成这个字段的唯一标识码。在transport和protocol里,可以分别对传输的数据进行自定义的版本标识

 对于service的接口,方法名貌似不能重复,至少看源码的时候,发现直接根据方法名进行hash,找到对应的processFunction。方法的入参,和struct一样,通过identifyId和数据类型来共同标识一个参数。

 基于通过identifyID和数据类型结合的方式来定义一个变量的方式,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在增加或者删除变量的时候,不要对原有的字段的identifyID进行修改,否则会出现反序列化失败的情况

5.processor 在processor里调用transport和protocol对数据进行读写,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还有中间的业务逻辑的调用等等

  看了下TBaseProcessor 的实现,发现现在代码里基本都是通过这个基类来实现Processor的功能。每个方法都被抽象成一个ProcessFunction,然后通过方法名来进行hash,拿到对应的ProcessFunction,然后执行相应的方法。

 ProcessFunction中,首先通过一个需要子类实现的getEmptyArgsInstance方法,实例化一个代表方法中参数的对象,然后通过这个对象来对inputPtotocol进行读取,把参数都读进来。

 读进来后,再通过getResult方法,来对真正的方法进行调用,拿到结果,然后再通过outPutPtotocol写出去

这种Procesor实现的好处是,不用通过反射来对目标方法进行调用 坏处是,每个方法都要创建相应的Function类,但是这些代码都是自动生成的,不需要我们自己去实现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组件是Server,Server提供的功能是把服务(ip,端口等)向外暴露,对请求进行处理(对connection进行接收,数据读取等),比如是单线程处理,还是多线程处理,还是在线程池里进行处理。对上述的组件进行组合,比如选用什么样的protocol,选用什么样的transport等,并调用相应的组件对数据进行读取和解析等等。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oxinshanwei/p/857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