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实现组合测试用例

成功安装后,在命令行中输入命令pict:

  可以看到pict命令的一些选项:
  /o:N   组合数,默认值为2,即pict生成的测试用例集中每条测试数据会有两个值与其他测试集是不同的;
  /d:C   值与值之间的分隔符,默认为逗号(,),例如一个参数 操作系统  winxp,win7,win8 之间会用逗号隔开;
  /a:C   别名间的分隔符,默认是管道符(|),例如一个参数(用户名不区分大小写,但为了保证测试的可信度,可以用大小写轮换的方式进行测试) 用户名  admin|ADMIN;
  /n:C   无效数值或者是非法数值的前缀,默认值为(~),例如一个参数(只能取1、2,为了测试非法值的输入,取0,但又不希望0和其他参数的每隔值都配一次对,为了减少测试集的数量,在0前面加一个~)即 参数  ~0,1,2;
   /e:file  定义种子文件,作用是可以指定组合方式,例如在种子文件seed.txt中指定一个组合方式,在执行1.txt时,命令:pict 1.txt /e:seed.txt  生成的测试集中会包含seed中指定的组合集(当然指定的组合集有一定条件)。(此参数目前的理解可能会有误区);
  /r[:N]  通过/r参数,可以使每次生成的测试集不同;
  /c        加上该参数,说明参数值完全区分大小写
  /s        显示模型统计数据 例如运行 pict 1.txt /s   结果为
  Combinations:  21
  Generated tests:   9
  Generation time:0:00:00
 
 
组合测试的概念
  组合测试(combinatorial testing)是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传统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中没有这一方法,但是组合测试确实对传统测试方法的综合,如果能熟练自如的运用组合测试,那么我想大部分测试方法也就都能融会贯通了。
  运用组合测试,测试人员需要将被测试对象抽象为一个受到多个变量影响的系统,其中每个变量的取值是离散且有限的。然后使用组合测试工具生成满足特定组合覆盖标准的组合测试用例集。
  1、两因素组合测试(也称配对测试、全对偶测试)生成的测试集可以覆盖任意两个变量的所有取值组合。在理论上,该用例集可以暴露所有由两个变量共同作用而引发的缺陷。
  2、多因素组合测试生成的测试集可以覆盖任意n和变量的所有取值组合。在理论上,该测试用例集可以发现所有n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缺陷。
  怎样进行组合测试建模
  组合测试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测试资源来运行所有的测试用例(全组合测试)。因此提出了基于一个数学模型和一个假设的解决方法。
  一个数学模型:产品的功能被抽象为函数f,产品的输入被抽象为函数的变量x1,x2,…,xm,且xi(1≤i≤m)的可能取值是有限的,产品的输出被抽象为函数的返回值y1,y2,…,yn。
  一个假设:如果测试覆盖了任意t个(2≤t≤m)输入变量的取值组合,那么该测试可以发现函数f的大部分错误。
  组合测试建模的步骤
  1)确定变量xi;
  2)确定每个变量xi的取值集合;
  3)为了更充分的发现缺陷,每个变量的取值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尤其是“典型取值”,可以通过等价划分、边界值等方法进行取值。测试集中没有包含可以暴漏错误的特定取值是缺陷遗漏的主要原因;
  4)确定检查方法,以判断y1,y2,…,yn是否正确。错误的或不严谨的检查都有可能遗漏暴漏的缺陷。
  组合测试模型的问题
  1)组合测试可能会错过最重要的取值组合;由于是工具生成测试用例集,而且不是全覆盖测试,所以很可能遗漏的测试集就是最重要而且能发现问题的测试用例(例如默认测试集);
  2)组合测试的数学模型没有描述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此时需要加入约束条件(PICT即可实现此功能)
  3)组合测试用例可能被卫哨语句过滤;此时需要用到PICT中的~在无效数据前进行标记;
 
这里使用一个登陆界面的测试作为例子,程序流程中共有5项待测环节。
  1.首先,列出每个条目所需进行测试的分支:
  1) 账户名:空,不存在,超长,超短,正常
  2) 密码:空,超长,超短,不匹配,正常
  3) 验证码:空,超长,超短,不匹配,正常
  4) 会话:保存一个月,保存三个月,保存一年,不保存
  5) 按钮:确定,取消
  2.下载PICT工具后,进行安装。在安装目录下,新建txt文件,输入上述内容。
  3.打开cmd,进入PICT工具安装目录,并运行pict test.txt>test.xls命令,将生成测试用例导出到xls文件。
  4.使用office excel可以查看生成的测试用例。
 

注意事项

  • txt文件名最好是英文名,文本标点必须是英文标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yublogs/p/512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