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

From:http://www.starvae.com/?p=267

View Code
4月16日,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决出胜负。我校胡浩、王晓立、仲立华组成的“HDU-Knuth队”取得历史性突破,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大赛唯一一项特等奖。
“HDU-Knuth队”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早在去年的第35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预赛天津赛区的比赛中,“HDU-Knuth队”就已经显示出了不凡的实力,以高校排名第6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并取得了参加今年5月在美国举行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的资格。
对于团队的成功,三个人轻描淡写地表示没什么秘诀可言,只是喜爱编程、分工明确和知识互补而已。然而,了解这些“竞赛达人”的学习生活的人都知道,他们成功的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
热爱是动力
胡浩、王晓立和仲立华能够进入杭电ACM集训队,能够过关斩将,一次次获得成功,与他们对编程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队长胡浩被称作“编程狂人”,队伍里所有程序的编写、调试和最终测试都是由他完成的。胡浩说:“我特别喜欢编程,所以愿意为它付出。当你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多的任务对自己来说都无所谓。问题越困难,我就越兴奋,我很享受解决困难后的那种成就感。”
王晓立则表示,当初选择ACM与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杭电一样,都是因为喜欢,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胡浩一样,我也喜欢那种排除各种困难后将题目成功解决的成就感,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相对而言,仲立华对编程的热爱表现得不算“疯狂”,他没有太多通宵练习的经历,更多的是提高效率,规律生活。
问及这样的比赛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时,三人相视一笑,“对我们来说,参加ACM就是玩,它是我们共同的兴趣,是我们喜欢的游戏,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希望以后加入集训队的新队员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要把它看作一种快乐所在。”
勤奋是基石
想要加入ACM集训队,单凭热情显然是不够的。那些最终如愿以偿的同学,都是极其勤奋的。
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ACM网站,以一种在线作业的方式检验每个人的做题数量和质量,而集训队的刘春英老师则会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不停地刷新,关注每个学生的做题进度。那些勤奋的学生就会被吸纳进入集训队。
胡浩,是大家公认的“疯子”,还是一名大一新生时,他就开始通宵进行ACM训练。“只要有网络比赛,不管什么时候举行我都会参加。因为很多比赛是按国外时间开始的,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过的都是‘美国时间’。”胡浩调侃到。
王晓立在数学学习上更是“吃得苦中苦”,通宵做题是家常便饭。为了能够加入集训队,他经常在网吧完成训练任务,熬夜做题也已习以为常。
仲立华则是充分利用寒假时间,20多天的寒假,他有15天都是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地在做题目。“我比胡浩和王晓立晚三个月进入集训队,因此不得不加倍努力,赶上他们。”仲立华笑着说。
第八教学科研楼403实验室,是“HDU-Knuth队”成员训练和生活的地方。不管是高温难耐的夏季还是潮湿寒冷的冬天,他们都坚守在实验室里,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付出着。
知识互补是优势
谈到自己队伍的优势时,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知识互补。”
王晓立的强项是数学,深厚的数学功底为更好地解决题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心思缜密的他还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仲立华在图论方面优势明显,为模板题和一些思维题的解答提供了有效的模型;其余的工作则交给胡浩,编写程序、调试和最终测试都在他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胡浩坦言,知识互补的团队结构使得他们在比赛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效率大大提高。比赛时,队长胡浩能够在5秒钟内对题目做出判断,然后将具体任务分配给队员,这看似霸道的举动,体现的却是他对每位队员的深入了解。而在整场比赛中,他们提交的解答从未出现过一次错误,这在众多参赛队伍中是极为少见的。
尝试是捷径
ACM程序设计大赛聚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程序设计高手,是一场“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想在这样的大赛中胜出并不容易,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团队的方法极为重要。但要在短时间内从三个完全陌生的人到相互熟悉、日渐了解,最终默契配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回想起队伍的成长经历,队员们表示,尝试是他们成功的捷径。
“在队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尝试过直接阅读英文原版文献,直接与国外一些高手交流,引用一些国外先进的算法去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尝试着去综合优秀的算法,形成自己的方法。”胡浩这样讲述“HDU-Knuth队”的发展经历。王晓立补充说:“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不满足于一种方法,试着利用多种模型、多种解法去解题,让我们收获更多。”
这种不断的尝试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队员之间的“磨合期”,让队员们能够尽快地找到自己的角色,快速地进入状态。相互交流是关键能够在一次次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与队员间的相互交流也是分不开的。胡浩深有感触地说:“大一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接触专业课,学习编程十分困难,于是有机会我就和集训队的老队员交流,还经常拦住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学长请教问题。这样的经历使我的能力提高得很快。我们的队伍也是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进步的。”
一支队伍的快速发展与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密不可分,只有彼此信任和相互交流,才会使队伍的实力不断增强。正是抱着这样的观点并坚持去实践,才有了团队融洽和谐的氛围和三个人之间亲如兄弟的关系。胡浩表示,团队与入围今年全球总决赛的其他中国高校队伍也保持着联系。“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大学、浙大和中山大学,都是国内ACM的领军高校。它们的队员起步比我们早,训练比我们专业。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与他们交流,才能够吸取先进的算法和训练方式,才有可能击败他们。”
谈到团队的指导老师刘春英,三个人都充满了感激之情。正是刘春英老师的悉心指导,为他们进军全球总决赛指明了方向,而每次比赛时刘春英老师不辞辛劳的陪同也给了队员们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五月,美国,全球总决赛的号角已经吹响,胡浩、王晓立和仲立华也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冲进全球前六十!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可以找到互补的队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缺少这种机遇,只能靠后天的努力来弥补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1107/p/281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