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X

  1. Vuex:是一个集中式状态管理工具,相当于react中的 redux

        1) 主要解决的问题:大中型项目中复杂组件通讯问题
    
    
      2)  vuex操作流程:
    
                 dispatch                   commit
    

    vue组件---------------->actions------------>mutations------->state-------->vue组件更新

     3)vuex的重要概念:

          state:要保存的状态
          mutations:是最终改变状态的方法集,mutations中的代码是同步执行的
          actions:


    4)使用步骤:

        第一步:先安装vuex

              npm install vuex --save

       第二步:在src创建一个store目录,用来存放vuex相关文件

        第三步:在store目录先创建一个index.js文件,做为vuex入口文件

      第四步:在store目录的index.js中,写入下面的内容

                //引入vuex,vue
                import Vuex from 'vuex';
                import Vue from 'vue';
                
                //让vue识别vuex
                Vue.use(Vuex);
                
                
                //存储状态
                const state={
                     userinfo:{
                         username:'张三',
                         age:20,
                         token:'1001'
                     }
                }
                
            //将vuex暴露出去
            export default new Vuex.Store({
            
                state
            
            });

   第五步:在main.js中引入store,并在new Vue中注册

              //引入vuex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new Vue({
            .......
              store,
              ........
            });


 第六步:如何获取和设置数据

   获取:在对应组件的computed中处理

      即: this.$store.state来获取

 设置/修改数据:通过commit到mutations来修改state

如何提高vuex的使用体验:

   1.优化state写法
   import {matpState}  from 'vuex'

在计算属性中添加下面的内容:

       computed:{
          //组件的计算属性
            str() {
                return "hello"+this.msg
    
            },
       //vuex的数据
            ...mapState({
            address:'address',
            userinfo:'userinfo'
    
            })
    
        }
    }

2.优化actions,mutations

        import { mapState,mapActions,mapMutations  } from 'vuex';
       ...mapActions(['gomodify','aa','bb']),
       ...mapMutations(['setValue']),

 3.隔离vuex各部分,提高可维护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bcry/p/905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