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UML大战需求分析》有感二

读《UML大战需求分析》前9章之后,我对这本书的了解达到了一个节点。根据这本书的目录以及各章的名称,我将这本书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UML的具体使用方法的概括与讲解,第二部分是具体实例深入运用。 读完第一部分,我做了一些整理以及理解。

首先,是各种图的使用。UML图的实际使用情况:     

       结构性的UML:类图:必用来分析业务概念。               

             构件图以及部署图:必用来分析IT基础构架、软件架构等方面的需求。     

       行为型的UML:用例图:必会使用。               

             活动图、状态机图、顺序图:必会使用至少其中一种来分析业务流程。     

其余图很少或者基本不使用。

类图: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将需求调研中了解到的所有业务对象、人物等列出来,画出他们的关系,反复推敲,才能逐步得到合适的业务模型。所以,类图的实际显示让我们全面系统的了解到涉众之间的关系,若有错漏、冗余,也一目了然,减轻了需求分析的负担。      

      类图让我们基本弄清楚了业务概念,让后我们就应该弄清楚业务流程了,流程三剑客帮了很大忙。

      首先是活动图,这个图基本就是我们以前高中数学学过的流程图,而在需求分析中,他有着自己的步骤;1.明确该流程要达到怎样的业务目的?2.该流程有什么角色参与?主要角色是那些?3.排除异常情况(即分支流程),画出正常情况下的流程,也就是主干流程。4.明确主干流程中的活动及角色。5.逐步增加分支流程,关键的分支流程要表达出来,但也不是全部都要写出来(必要时注解说明)。6.适当控制粒度。7.先画整体,再优化。8.对照优化前后,整理出业务冗余或不合理处与客户交流。

      接着是状态机图,思维要点:1.流程是围绕什么事物展开的?2.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状态?3.当一个状态可以装换成一个或者两个状态时,这表示分支结构。

      最后是顺序图,1.从复杂的流程中的分析出一条条流程,然后将每条流程按以下方法进行解析。2.分析出有什么角色参与到这个流程?3.分析各角色在流程中担任的职责和各角色的专业特色。4.将流程分解为角色之间的交互,想清楚各角色之间的“接口”是怎样的。5.用顺序图将这些“交互”组织起来。6.在上述过程中,不断思考业务流程的合理性,是否可优化或重组。

      流程图,顾名思义,就是展示流程的图,只有对整个流程有了清晰的思路,才能找到系统需要做到事情,而流程图是这个找到的过程更加形象具体,不至于有大的纰漏;接下来的就是最常用、最不可缺少的用例图了。

用例图:1.精简(在客户能准确理解的基础上)。2.用客户的语言去描述。3.全面而有重点,详述重点、难点。4.立于客户而又高于客户,不盲从。5.细化用例,底层用例的粒度控制大体一致,灵活把握。

用例表:      

      部署图、构件图:1.用于描述客户当前的IT架构。2.列出客户在技术框架方面的要求。3.针对第2点的要求,用部署图和构件图来设计新系统的技术框架。4.与客户沟通和确认这些内容:客户IT架构环境需要怎样的构造?新系统将如何部署在客户的IT环境中? 这两种图通常一起使用,主要用于两种情况:1.待开发的系统与第三方系统、原有系统、某些老系统等交互,这时可用构件图描述交互要求。2.客户对软件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比如:利用客户新引进的工作流引擎等。 这两种图主要用来描述非功能性要求,还有如安全性、易用性、性能等无法用UML描述的非功能性要求,大多用文档的形式描述。

      总的来说,UML的作用就是进行结构建模和行为建模,使整个需求分析快速而全面不会产生太大的纰漏,根据这两种建模,是整个软件的编写脉络清晰可见。需求分析的作用无非就是明确项目背景,找到用户或者说涉众,解析项目业务流程,明确并解决客户问题。而UML就是用来解决后面三个问题,UML说到底是一种工具,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方便而且不容易出纰漏,作者在讲解的时候,都会给出一些小的实例,是讲解更生动,通过例子也更容易理解,相信后面的实际运用的例子会更加精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ntianblog/p/490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