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对象的拷贝与赋值操作

 转:

 我的一个同事在用C++编写一个类时,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实现拷贝构造函数赋值操作,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拷贝构造函数被调用,什么时候赋值操作被调用,甚至把二者混为一谈。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做法莫过于写个测试程序试一下。不过那样做也未必是好办法,实验的结果往往导致以偏概全的结论。不如好好想一下,弄清楚其中的原理,再去写程序去验证也不迟。

拷贝构造函数,顾名思义,等于拷贝 + 构造它肩负着创建新对象的任务,同时还要负责把另外一个对象拷贝过来。比如下面的情况就调用拷贝构造函数:

  1. cstring str = strother; 

赋值操作则只含有拷贝的意思,也就是说对象必须已经存在。比如下面的情况会调用赋值操作。

  1. str = strother; 

不过有的对象是隐式的,由编译器产生的代码创建,比如函数以传值的方式传递一个对象时。由于看不见相关代码,所以不太容易明白。不过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会想到,既然是根据一个存在的对象拷贝生成新的对象,自然是调用拷贝构造函数了。

两者实现时有什么差别呢?我想有人会说,没有差别。呵,如果没有差别,那么只要实现其中一个就行了,何必要两者都实现呢?不绕圈子了,它们的差别是:

拷贝构造函数对同一个对象来说只会调用一次,而且是在对象构造时调用。此时对象本身还没有构造,无需要去释放自己的一些资源。而赋值操作可能会调用多次,你在拷贝之前要释放自己的一些资源,否则会造成资源泄露。

参考:http://developer.51cto.com/art/201107/272737.htm

#include<iostream>
typedef int Nam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able{

    Name * p;
    size_t sz;

    public:

    Table(size_t s = 15){ p = new Name[sz=s]; cout<<"construct"<<endl; }
    ~Table()
    {
        delete[]p ;
        cout<<"destructor"<<endl;
    }

};

void h()
{
Table t1; //调用一次构造函数
Table t2 = t1;
Table t3; //调用一次构造函数。
t3 = t2;
}

int main()
{
    h();
}

   size_t是标准C库中定义的,应为unsigned int(macro 定义)。用下标访问元素时,vector使用vector::size_type作为下标类型,而数组下标的正确类型则是size_t。

在h()结束时,默认构造函数调用了2次,而析构函数被调用了3次,为何?

Table t1; 调用1次默认构造函数

Table t2 = t1;默认的对象的赋值操作,按成员赋值,其中关于指针p,仅仅是将t1.p赋值给t2.p,即t2.p = t1.p,并无内存分配。对象t1和t2的p指针均指向同一块内存。

Table t3; 调用1次默认构造函数

t3 = t2; 原t3.p指针被t2.p覆盖,此时t3.p同样指向对象t1和t2的p指针的同一块内存。注意:t3原分配给p的内存由于没有指针指向,无法利用,造成存储浪费。

h()结束,对象t1,t2,t3的析构函数调用,此时对t1,t2,t3的指针p所指的同一块存储进行了三次删除,非常危险,导致的结果是无发预料的,很可能灾难性的。

  因此明确定义类的复制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预算可避免这样的错误。

Table::Table (const Table &t)
{
p = new Name[sz=t.sz];
for(int i=0;i<sz;i++) p[i]=t.p[i];
}

Table & Table::operator=(const Table &t)
{
if(this!=&t){
delete []p;
p = new Name[sz=t.sz];
for(int i=0;i<sz;i++) p[i]=t.p[i];
}
return *this;
}

详见《C++程序设计语言-特别版》page 219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ouxin/p/250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