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参考模型 : 开发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在七层的过程中,每一层都会做一个标记,下层为上层服务,下层对于上层来说是透明的。

1、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与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

透明传输的意义就是:不管传的是什么,所采用的设备只是起一个通道作用,把要传输的内容完好的传到对方!

 

2、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该层的作用: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层,数据的单位成为帧(frame)

  该层通常又被分为 介质访问控制(MAC)逻辑链路控制(LLC)两个子层:
    MAC子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共享型网络中多用户对信道竞争的问题,完成网络介质的访问控制
    LLC子层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执行差错校验、流量控制和链路控制

 

3、网络层:网络层传送的PDU称为分组或包(packet),在物理网络间传送分组,负责将源端主机的报文通过中间转发结点传送到目的端。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为主机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的服务。网络层主要负责分组转发和路由选择,根据路由表把分组逐跳地由源站传送到目的站,并能适应网络的负载及拓扑结构的变化,动态地更新路由表。

 

4、传输层OSI的下三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传输,上三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处理。而传输层是第四层,因此该层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传输层传输的PDU称为报文(message),传输层为源结点和目的结点的用户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传输服务。端到端的传输指的是源结点和目的结点的两个传输层实体之间,不涉及路由器等中间结点。为了保证可靠的传输服务,传输层具备以下一些功能:传输连接管理、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差错控制相网络服务质量的选择等。

5、会话层:会话层在传输层服务的基础上增加控制会话的机制,建立、组织和协调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过程。会话层提供的会话服务种类包括双工、半双工和单工方式。会话管理的一种方式是令牌管理,只有令牌持有者才能执行某种操作。会话层提供会话的同步控制,当出现故障时,会话活动在故障点之前的同步点进行重复,而不必从头开始。

 

6、表示层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等。提供数据表示之间的转换服务,保证传输的信息到达目的端后意义不变。

数据格式处理:协商和建立数据交换的格式,解决各应用程序之间在数据格式表示上的差异。
数据的编码:处理字符集和数字的转换。例如由于用户程序中的数据类型(整型或实型、有符号或无符号等)、用户标识等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因此,在设备之间需要具有在不同字符集或格式之间转换的功能。
压缩和解压缩:为了减少数据的传输量,这一层还负责数据的压缩与恢复。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7、应用层:应用层直接面向用户应用,为用户提供对各种网络资源的方便的访问服务。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hq-qhh/p/1011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