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比较排序

一、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原理】

  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将值大的元素交换至右端。

【思路】

  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重复第一趟步骤,直至全部排序完成。

  第一趟比较完成后,最后一个数一定是数组中最大的一个数,所以第二趟比较的时候最后一个数不参与比较;

  第二趟比较完成后,倒数第二个数也一定是数组中第二大的数,所以第三趟比较的时候最后两个数不参与比较;

  依次类推,每一趟比较次数-1;

  ……

【举例】——要排序数组:int[] arr={6,3,8,2,9,1};   

  第一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6和3比较,6大于3,交换位置:  3  6  8  2  9  1

    第二次排序:6和8比较,6小于8,不交换位置:3  6  8  2  9  1

    第三次排序:8和2比较,8大于2,交换位置:  3  6  2  8  9  1

    第四次排序:8和9比较,8小于9,不交换位置:3  6  2  8  9  1

    第五次排序:9和1比较:9大于1,交换位置:  3  6  2  8  1  9

    第一趟总共进行了5次比较, 排序结果:      3  6  2  8  1  9

  ---------------------------------------------------------------------

  第二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3和6比较,3小于6,不交换位置:3  6  2  8  1  9

    第二次排序:6和2比较,6大于2,交换位置:  3  2  6  8  1  9

    第三次排序:6和8比较,6大于8,不交换位置:3  2  6  8  1  9

    第四次排序:8和1比较,8大于1,交换位置:  3  2  6  1  8  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4次比较, 排序结果:      3  2  6  1  8  9

  ---------------------------------------------------------------------

  第三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3和2比较,3大于2,交换位置:  2  3  6  1  8  9

    第二次排序:3和6比较,3小于6,不交换位置:2  3  6  1  8  9

    第三次排序:6和1比较,6大于1,交换位置:  2  3  1  6  8  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3次比较, 排序结果:         2  3  1  6  8  9

  ---------------------------------------------------------------------

  第四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2和3比较,2小于3,不交换位置:2  3  1  6  8  9

    第二次排序:3和1比较,3大于1,交换位置:  2  1  3  6  8  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2次比较, 排序结果:        2  1  3  6  8  9

  ---------------------------------------------------------------------

  第五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2和1比较,2大于1,交换位置:  1  2  3  6  8  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1次比较, 排序结果:  1  2  3  6  8  9

  ---------------------------------------------------------------------

  最终结果:1  2  3  6  8  9

  ---------------------------------------------------------------------

  由此可见:N个数字要排序完成,总共进行N-1趟排序,每i趟的排序次数为(N-i)次,所以可以用双重循环语句,外层控制循环多少趟,内层控制每一趟的循环次数,即

for(int i=1;i<arr.length;i++){

    for(int j=1;j<arr.length-i;j++){

    //交换位置

}

  冒泡排序的优点:每进行一趟排序,就会少比较一次,因为每进行一趟排序都会找出一个较大值。如上例:第一趟比较之后,排在最后的一个数一定是最大的一个数,第二趟排序的时候,只需要比较除了最后一个数以外的其他的数,同样也能找出一个最大的数排在参与第二趟比较的数后面,第三趟比较的时候,只需要比较除了最后两个数以外的其他的数,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每进行一趟比较,每一趟少比较一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算法的量。

  用时间复杂度来说:

  1.如果我们的数据正序,只需要走一趟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比较次数C和记录移动次数M均达到最小值,即:Cmin=n-1;Mmin=0;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O(n)。

  2.如果很不幸我们的数据是反序的,则需要进行n-1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n-i次比较(1≤i≤n-1),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

    

  冒泡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2) 。

  综上所述:冒泡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6, 3, 8, 2, 9, 1};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ln(num + " ");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外层循环控制排序趟数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趟排序多少次
                if (arr[j] > arr[j + 1]) {
                    swap(arr, j, j + 1);
                }
            }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数组:");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ln(num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

二、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

【原理】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最小的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序列最后,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完毕。也就是:每一趟在n-i+1(i=1,2,…n-1)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第i个记录。

【基本思想】(简单选择排序)

  给定数组:int[] arr={里面n个数据};第1趟排序,在待排序数据arr[1]~arr[n]中选出最小的数据,将它与arrr[1]交换;第2趟,在待排序数据arr[2]~arr[n]中选出最小的数据,将它与arr[2]交换;以此类推,第i趟在待排序数据arr[i]~arr[n]中选出最小的数据,将它与arr[i]交换,直到全部排序完成。

【举例】——数组 int[] arr={5,2,8,4,9,1}; 

  第一趟排序:

  最小数据1,把1放在首位,也就是1和5互换位置,

  排序结果:1  2  8  4  9  5

  -------------------------------------------------------

  第二趟排序:

  第1以外的数据{2  8  4  9  5}进行比较,2最小,

  排序结果:1  2  8  4  9  5

  -------------------------------------------------------

  第三趟排序:

  除1、2以外的数据{8  4  9  5}进行比较,4最小,8和4交换

  排序结果:1  2  4  8  9  5

  -------------------------------------------------------

  第四趟排序:

  除第1、2、4以外的其他数据{8  9  5}进行比较,5最小,8和5交换

  排序结果:1  2  4  5  9  8

  -------------------------------------------------------

  第五趟排序:

  除第1、2、4、5以外的其他数据{9  8}进行比较,8最小,8和9交换

  排序结果:1  2  4  5  8  9

  -------------------------------------------------------

  注:每一趟排序获得最小数的方法:for循环进行比较,定义一个第三个变量temp,首先前两个数比较,把较小的数放在temp中,然后用temp再去跟剩下的数据比较,如果出现比temp小的数据,就用它代替temp中原有的数据。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5, 2, 8, 4, 9, 1};
        System.out.println("交换之前:");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做第i趟排序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int minIndex = i;
            // 选最小的记录
            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 {
                //记下目前找到的最小值所在的位置
                minIndex = arr[j] < arr[minIndex] ? j : minIndex;
            }
            swap(arr, i, minIndex);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交换后:");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简单选择排序的比较次数与序列的初始排序无关。 假设待排序的序列有n个元素,则比较次数永远都是n (n - 1) / 2。而移动次数与序列的初始排序有关。当序列正序时,移动次数最少,为 0。当序列反序时,移动次数最多,为3n (n - 1) /  2。

  所以,综上,简单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²)。

三、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对于少量元素的排序是很高效的,而且这个排序的手法在每个人生活中也是有的哦。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当你打牌的时候,就是用的插入排序。

【概念】

  从桌上的牌堆摸牌,牌堆内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我们摸上牌的时候,却会边摸边排序,借用一张算法导论的图。
  
  每次我们从牌堆摸起一张牌,然后将这张牌插入我们左手捏的手牌里面,在插入手牌之前,我们会自动计算将牌插入什么位置,然后将牌插入到这个计算后的位置,虽然这个计算转瞬而过,但我们还是尝试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1. 我决定摸起牌后,最小的牌放在左边,摸完后,牌面是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2. 摸起第1张牌,直接捏在手里,现在还不用排序
  3. 摸起第2张牌,查看牌面大小,如果第二张牌比第一张牌大,就放在右边
  4. 摸起第3张牌,从右至左开始计算,先看右边的牌,如果摸的牌比最右边的小,那再从右至左看下一张,如果仍然小,继续顺延,直到找到正确位置(循环)
  5. 摸完所有的牌,结束

  所以我们摸完牌,牌就已经排完序了。讲起来有点拗口,但是你在打牌的时候绝对不会觉得这种排序算法会让你头疼。这就是传说中的插入排序。

  想象一下,假如我们认为左手拿的牌和桌面的牌堆就是同一数组,当我们摸完牌以后,我们就完成了对这个数组的排序。

【示例】

  

  上图就是插入排序的过程,我们把它想象成摸牌的过程。
  格子上方的数字:表示格子的序号,图(a)中,1号格子内的数字是5,2号格子是2,3号格子是4,以此类推
  灰色格子:我们手上已经摸到的牌
  黑色格子:我们刚刚摸起来的牌
  白色格子:桌面上牌堆的牌

  1、图(a),我们先摸起来一张5,然后摸起来第二张2,发现25小,于是将5放到2号格子,2放到1号格子(简单的人话:将2插到5前面)

  2、图(b),摸起来一张4,比较4和2号格子内的数字545小,于是将5放到3号格子,再比较4和1号格子内的24大于24小于5,于是这就找到了正确的位置。(说人话:就是摸了张4点,将45交换位置)

  3、图(c)、图(d)、图(e)和图(f),全部依次类推,相信打牌的你能够看懂。
  看到这里,我相信应该没人看不懂什么是插入排序了,那么插入排序的代码长什么模样: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Inser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1, 2, 3, 7, 5, 2, 3, 3, 1};
        System.out.println("排序前:");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插入排序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for (int j = i - 1; j >= 0 && arr[j] > arr[j + 1]; j--) {
                swap(arr, j, j + 1);
            }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
        for (int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

【时间复杂度】

  • 最好情况下,数组已经是有序的,每插入一个元素,只需要考查前一个元素,因此最好情况下,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在最坏情况下,数组完全逆序,插入第2个元素时要考察前1个元素,插入第3个元素时,要考虑前2个元素,……,插入第N个元素,要考虑前 N - 1 个元素。因此,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是 1 + 2 + 3 + ... + (N - 1),等差数列求和,结果为 N² / 2,所以最坏情况下的复杂度为 O(N²)

   当数据状况不同,产生的算法流程不同的时候,一律按最差的估计,所以插入排序是O(N²)的算法。

四、归并排序(MERGE-SORT)

【基本思想】

  归并排序(MERGE-SORT)是利用归并的思想实现的排序方法,该算法采用经典的分治(divide-and-conquer)策略(分治法将问题(divide)成一些小的问题然后递归求解,而治(conquer)的阶段则将分的阶段得到的各答案"修补"在一起,即分而治之)。

  可以看到这种结构很像一棵完全二叉树,本文的归并排序我们采用递归去实现(也可采用迭代的方式去实现)。阶段可以理解为就是递归拆分子序列的过程,递归深度为log2n。

【合并相邻有序子序列】

再来看看阶段,我们需要将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比如上图中的最后一次合并,要将[4,5,7,8]和[1,2,3,6]两个已经有序的子序列,合并为最终序列[1,2,3,4,5,6,7,8],来看下实现步骤。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Merg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2) {
            return;
        }
        sortProcess(arr, 0, arr.length - 1);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Process(int[] arr, int L, int R) {
        if (L == R) {
            return;
        }
        //L和R中点的位置,相当于(L+R)/2
        int mid = L + ((R - L) >> 1);
        //左边归并排序,使得左子序列有序
        sortProcess(arr, L, mid);
        //右边归并排序,使得右子序列有序
        sortProcess(arr, mid + 1, R);
        //将两个有序子数组合并操作
        merge(arr, L, mid, R);
    }

    public static void merge(int[] arr, int L, int mid, int R) {
        int[] temp = new int[R - L + 1];
        int i = 0;
        //左序列指针
        int p1 = L;
        //右序列指针
        int p2 = mid + 1;
        while (p1 <= mid && p2 <= R) {
            temp[i++] = arr[p1] < arr[p1] ? arr[p1++] : arr[p2++];
        }
        //两个必有且只有一个越界,即以下两个while只会发生一个
        //p1没越界,潜台词是p2必越界
        while (p1 <= mid) {
            //将左边剩余元素填充进temp中
            temp[i++] = arr[p1++];
        }
        while (p2 <= R) {
            //将右序列剩余元素填充进temp中
            temp[i++] = arr[p2++];
        }

        //将辅助数组temp中的的元素全部拷贝到原数组中
        for (int j = 0; j < temp.length; j++) {
            arr[L + j] = temp[j];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9, 8, 7, 6, 5, 4, 3, 2, 1};
        merge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时间复杂度】

  根据归并排序的流程,可以看出整个流程的时间复杂度的表达式为:T(N)=2T(N/2)+O(N),所以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五、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首先来了解一下经典快排:

5.1 经典快速排序

  其中就小于等于的区域可以优化一下,小于的放小于区域,等于的放等于区域,大于的放大于区域。这就演变成荷兰国旗问题了。

【荷兰国旗问题】

  给定一个数组arr,和一个数num,请把小于num的数放在数组的左边,等于num的数放在数组的中间,大于num的数放在数组的 右边。

  大致过程如图:

  

  当前数小于num时,该数与小于区域的下一个数交换,小于区域+1;当前数等于num时,继续比较下一个;当前数大于num时,该数与大于区域的前一个数交换,指针不变,继续比较当前位置。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NetherlandsFlag {

    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 int R, int num) {
        int less = L - 1;
        int more = R + 1;
        int cur = L;
        while (cur < more) {
            if (arr[cur] < num) {
                //当前数小于num时,当前数和小于区域的下一个数交换,然后小于区域扩1位置,cur往下跳
                swap(arr, ++less, cur++);
            } else if (arr[cur] > num) {
                //当前数大于num时,大于区域的前一个位置的数和当前的数交换,且当前数不变,继续比较
                swap(arr, --more, cur);
            } else {
                //当前数等于num时,直接下一个比较
                cur++;
            }
        }
        //返回等于区域的范围
        //less+1是等于区域的第一个数
        //more-1是等于区域的最后一个数
        return new int[]{less + 1, more - 1};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int[] generateArray() {
        int[] arr = new int[1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arr[i] = (int) (Math.random() * 3);
        }
        return arr;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 {
        if (arr == null) {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i] + " ");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test = generateArray();
        printArray(test);
        int[] res = partition(test, 0, test.length - 1, 1);
        printArray(test);
        System.out.println(res[0]);
        System.out.println(res[1]);

    }
}

5.2 随机快速排序(优化版)

 【基本思想】

  从一个数组中随机选出一个数N,通过一趟排序将数组分割成三个部分:小于N的区域;等于N的区域 ;大于N的区域,然后再按照此方法对小于区的和大于区分别递归进行,从而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数组。

 【图解流程】

  下面通过实例数组进行排序,存在以下数组

  从上面的数组中,随机选取一个数(假设这里选的数是5)与最右边的7进行交换 ,如下图

  准备一个小于区和大于区(大于区包含最右侧的一个数)等于区要等最后排完数才会出现,并准备一个指针,指向最左侧的数,如下图

  到这里,我们要开始排序了,每次操作我们都需要拿指针位置的数与我们选出来的数进行比较,比较的话就会出现三种情况,小于,等于,大于。三种情况分别遵循下面的交换原则:

  1. 指针的数<选出来的数
    1.1 拿指针位置的数与小于区右边第一个数进行交换
    1.2 小于区向右扩大一位
    1.3 指针向右移动一位
  2. 选出来的数=选出来的数
    2.1 指针向右移动一位
  3. 指针的数>选出来的数
    3.1 拿指针位置的数与大于区左边第一个数进行交换
    3.2 大于区向左扩大一位
    3.3 指针位置不动 

  根据上面的图可以看出5=5,满足交换原则第2点,指针向右移动一位,如下图

  

   从上图可知,此时3<5,根据交换原则第1点,拿3和5(小于区右边第一个数)交换,小于区向右扩大一位,指针向右移动一位,结果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此时7>5,满足交换原则第3点,7和2(大于区左边第一个数)交换,大于区向左扩大一位,指针不动,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2<5,满足交换原则第1点,2和5(小于区右边第一个数)交换,小于区向右扩大一位,指针向右移动一位,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6>5,满足交换原则第3点 ,6和6自己换,大于区向左扩大一位,指针位置不动,得到下面结果

  

  此时,指针与大于区相遇,则将指针位置的数6与随机选出来的5进行交换,就可以得到三个区域:小于区,等于区,大于区,如下: 

  

   到此,一趟排序结束了,后面再将小于区和大于区重复刚刚的流程即可得到有序的数组。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2) {
            return;
        }
        quickSort(arr, 0, arr.length - 1);
    }

    public static void quickSort(int[] arr, int L, int R) {
        if (L < R) {
            //随机产生一个数和最右边的数交换
            swap(arr, L + (int) (Math.random() * (R - L + 1)), R);
            int[] p = partition(arr, L, R);
            //p[0] - 1表示等于区域的左边界
            quickSort(arr, L, p[0] - 1);
            //p[1] + 1表示等于区域的右边界
            quickSort(arr, p[1] + 1, R);
        }
    }

    public static int[] partition(int[] arr, int L, int R) {
        int less = L - 1;
        int more = R;
        while (L < more) {
            if (arr[L] < arr[R]) {
                swap(arr, ++less, L++);
            } else if (arr[L] > arr[R]) {
                swap(arr, --more, L);
            } else {
                L++;
            }
        }
        swap(arr, more, R);
        return new int[]{less + 1, more};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comparator(int[] arr) {
        Arrays.sort(arr);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int[] generateRandomArray(int maxSize, int maxValue) {
        int[] arr = new int[(int) ((maxSize + 1) * Math.random())];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arr[i] = (int) ((maxValue + 1) * Math.random()) - (int) (maxValue * Math.random());
        }
        return arr;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int[] copyArray(int[] arr) {
        if (arr == null) {
            return null;
        }
        int[] res = new int[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res[i] = arr[i];
        }
        return res;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Equal(int[] arr1, int[] arr2) {
        if ((arr1 == null && arr2 != null) || (arr1 != null && arr2 == null)) {
            return false;
        }
        if (arr1 == null && arr2 == null) {
            return true;
        }
        if (arr1.length != arr2.length) {
            return false;
        }
        for (int i = 0; i < arr1.length; i++) {
            if (arr1[i] != arr2[i])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for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 {
        if (arr == null) {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i] + " ");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testTime = 50000;
        int maxSize = 10;
        int maxValue = 100;
        boolean succeed = true;
        for (int i = 0; i < testTime; i++) {
            int[] arr1 = generateRandomArray(maxSize, maxValue);
            int[] arr2 = copyArray(arr1);
            quickSort(arr1);
            comparator(arr2);
            if (!isEqual(arr1, arr2)) {
                succeed = false;
                printArray(arr1);
                printArray(arr2);

            }
        }
        System.out.println(succeed ? "Nice!" : "error~~");

        int[] arr = generateRandomArray(maxSize, maxValue);
        printArray(arr);
        quickSort(arr);
        printArray(arr);
    }
}

【时间复杂度】

  快排的时间复杂度O(N*logN)空间复杂度O(logN) 【因为每次都是随机事件,坏的情况和差的情况,是等概率的,根据数学期望值可以算出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不稳定性排序

六、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 ,要知道堆排序的原理我们首先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堆。 

6.1 什么是堆

  这里,必须引入一个完全二叉树的概念,然后过渡到堆的概念。

  

  上图,就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其特点在于:

1.叶子节点只可能在层次最大的两层出现;
2.对于最大层次中的叶子节点,都依次排列在该层的最左边的位置上;
3.如果有度为1的叶子节点,只可能有1个,且该节点只有左孩子而没有右孩子。

  那么,完全二叉树与堆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假设有一棵完全二叉树,在满足作为完全二叉树的基础上,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如下图:

  同时,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该数组从逻辑上讲就是一个堆结构,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就是:

  大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ok,了解了这些定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步骤。

6.2 堆排序基本思想及步骤

【基本思想】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步骤】

  第一步:构造初始堆。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

  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调整。

  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4,由于[4,9,8]中9元素最大,4和9交换。

  这时,交换导致了子根[4,5,6]结构混乱,继续调整,[4,5,6]中6最大,交换4和6。

   此时,我们就将一个无需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

  第二步: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

   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

  重新调整结构,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

  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8.

  后续过程,继续进行调整,交换,如此反复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

  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a.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b.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c.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6.3 代码实现

/**
 * 堆排序代码实现
 * @author yi
 */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2) {
            return;
        }
        //建立大顶堆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heapInsert(arr, i);
        }
        int heapSize = arr.length;
        //最后一个位置的数和0位置的数交换
        swap(arr, 0, --heapSize);
        while (heapSize > 0) {
            //从0位置开始,将当前形成的堆调成大顶堆
            heapify(arr, 0, heapSize);
            swap(arr, 0, --heapSize);
        }
    }

    /**
     * 建立大顶堆,时间复杂度为O(N)
     * @param arr
     * @param index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Insert(int[] arr, int index) {
        //如果当前数比父节点大
        while (arr[index] > arr[(index - 1) / 2]) {
            //和父节点交换
            swap(arr, index, (index - 1) / 2);
            //index往上跑
            index = (index - 1) / 2;
        }
    }

    /**
     * 调整大顶堆(仅是调整过程,建立在大顶堆已构建的基础上)
     * 一个值变小,往下"沉"的操作
     *
     * @param arr
     * @param index
     * @param heapSize 堆的大小
     */
    public static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index, int heapSize) {
        //左孩子
        int left = index * 2 + 1;
        //左孩子在堆上是存在的,没越界
        while (left < heapSize) {
            //left+1:右孩子
            //右孩子没越界,且右孩子的值比左孩子大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右孩子的值所在的位置;反之...
            //largest表示左右孩子谁的值更大,谁的下标就是largest
            int largest = left + 1 < heapSize && arr[left + 1] > arr[left] ? left + 1 : left;

            //找到左右孩子两者的较大值后,再拿这个值和当前数比较,哪个大哪个就作为largest的下标
            largest = arr[largest] > arr[index] ? largest : index;
            if (largest == index) {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之间的最大值是你自己,不用再往下"沉"了
                break;
            }
            //当前数和左右孩子之间较大的数交换
            swap(arr, largest, index);
            index = largest;
            left = index * 2 + 1;
        }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3, 5, 2, 1, 6, 7, 3, 9};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heap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时间复杂度】

  • 初始化堆的过程:O(n)
  • 调整堆的过程:O(nlogn)

  综上所述: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七、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7.1 稳定性的定义

  假定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中,存在多个具有相同的关键字的记录,若经过排序,这些记录的相对次序保持不变,即在原序列中,r[i]=r[j],且r[i]在r[j]之前,而在排序后的序列中,r[i]仍在r[j]之前,则称这种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否则称为不稳定的。

7.2 稳定性的意义

  1. 如果只是简单的进行数字的排序,那么稳定性将毫无意义。
  2. 如果排序的内容仅仅是一个复杂对象的某一个数字属性,那么稳定性依旧将毫无意义
  3. 如果要排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对象的多个数字属性,但是其原本的初始顺序毫无意义,那么稳定性依旧将毫无意义。
  4. 除非要排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对象的多个数字属性,且其原本的初始顺序存在意义,那么我们需要在二次排序的基础上保持原有排序的意义,才需要使用到稳定性的算法,例如要排序的内容是一组原本按照价格高低排序的对象,如今需要按照销量高低排序,使用稳定性算法,可以使得想同销量的对象依旧保持着价格高低的排序展现,只有销量不同的才会重新排序。(当然,如果需求不需要保持初始的排序意义,那么使用稳定性算法依旧将毫无意义)。

7.3 常见的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分析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注意是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而且是否需要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我想你是不会再无聊地把它们俩再交换一下。

  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元素相邻起来,最终也不会交换它俩的位置,所以相同元素经过排序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给每个位置选择当前元素最小的,比如给第一个位置选择最小的,在剩余元素里面给第二个元素选择第二小的,依次类推,直到第n - 1个元素,第n个元素不用选择了,因为只剩下它一个最大的元素了。那么,在一趟选择,如果当前元素比一个元素小,而该小的元素又出现在一个和当前元素相等的元素后面,那么交换后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比较拗口,举个例子,序列5 8 5 2 9,我们知道第一遍选择第1个元素5会和2交换,那么原序列中2个5的相对前后顺序就被破坏了。所以选择排序不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在一个已经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础上,一次插入一个元素。当然,刚开始这个有序的小序列只有1个元素,就是第一个元素。比较是从有序序列的末尾开始,也就是想要插入的元素和已经有序的最大者开始比起,如果比它大则直接插入在其后面,否则一直往前找直到找到它该插入的位置。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快速排序】

  在快速排序中,是随机选择一个数,然后小于它的放左边,等于它的放中间,大于它的放右边。默认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其实快速排序可以做到稳定性问题,但是非常难,不需要掌握,可以搜“01 stable sort”)。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把序列递归地分成短序列,递归出口是短序列只有1个元素(认为直接有序)或者2个序列(1次比较和交换),然后把各个有序的短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的长序列,不断合并直到原序列全部排好序。可以发现,在1个或2个元素时,1个元素不会交换,2个元素如果大小相等也没有人故意交换,这不会破坏稳定性。那么,在短的有序序列合并的过程中,稳定是是否受到破坏?没有,合并过程中我们可以保证如果两个当前元素相等时,我们把处在前面的序列的元素保存在结果序列的前面,这样就保证了稳定性。所以,归并排序也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堆排序】

  我们知道堆的结构是节点i的孩子为2 * i和2 * i + 1节点,大顶堆要求父节点大于等于其2个子节点,小顶堆要求父节点小于等于其2个子节点。在一个长为n 的序列,堆排序的过程是从第n / 2开始和其子节点共3个值选择最大(大顶堆)或者最小(小顶堆),这3个元素之间的选择当然不会破坏稳定性。但当为n / 2 - 1, n / 2 - 2, ... 1这些个父节点选择元素时,就会破坏稳定性。有可能第n / 2个父节点交换把后面一个元素交换过去了,而第n / 2 - 1个父节点把后面一个相同的元素没 有交换,那么这2个相同的元素之间的稳定性就被破坏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个数组4,4,4,5,5,在建立大顶堆的时候,第二个4会和第一个5的顺序调换,这样元素4的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所以,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八、工程中的综合排序算法

  假如有一个大数组,如果这个数组的长度很长,在工程上综合排序会先进行一个判断:数组里面装的是基础类型(int、double、char...)还是自己定义的类。如果装的是基础类型,会选择快速排序;如果装的是自己定义的类型,比如一个student类,里面有分数和班级两个字段,你可能会按照student中的某一个字段来排序,这时候会给你用归并排序来排;

  但是如果数组的长度很短时,不管数组里面装的是什么类型,综合排序都不会选择快速排序,也不会选择归并排序,而是直接用插入排序。为什么要用插入排序呢?因为插入排序的常数项极低,当数据量小于60时,直接用插入排序,虽然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²),但是在样本量极小的情况下,O(n²)的劣势表现不出来,反而插入排序的常数项很低,导致在小样本的情况下,插入排序会非常快。所以在整个数组的长度小于60的情况下,是直接用插入排序的。

  在一个数组中,一开始它的长度可能很大,这时候就有分治行为:左边部分拿去递归,右边部分拿去递归。当你递归的部分一旦小于60,直接使用插排,当样本量大于60、很大的时候,才使用快排或归并的方式,用递归的方式化为子问题。原来快排或归并的递归终止条件是:当只剩1个数(L==R)的时候直接返回这个数。而在综合排序算法中,递归终止的条件就改为:L和R相差不到60,即L>R-60时,终止条件就是里面使用插入排序。

  为什么如果数组装的是基础类型时使用快速排序,数组装的是自己定义的类时使用归并排序呢?这也取决于排序的稳定性。

  因为基础类型不需要区分原始顺序,比如说一个数组里面全部放的是整型{3,3,1,5,4,3,2},排完序后我们并不需要区分这3个“3”的原始顺序是怎么样的,因为基础类型,相同值无差异。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

  而如果是自定义的类,比如一个student类,如果我们需要将student先按照分数排序,再按照班级排序,此时,相同班级的个体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别的,所以要用归并排序,因为归并排序是稳定的。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shen-hua/p/5422676.html

  https://www.cnblogs.com/asis/p/6798779.html

  https://www.cnblogs.com/chengxiao/p/6194356.html

https://www.cnblogs.com/pipipi/p/9460249.html

https://blog.csdn.net/u010452388/article/details/81218540

https://blog.csdn.net/u013384984/article/details/79496052

https://www.cnblogs.com/chengxiao/p/6129630.html

https://www.cnblogs.com/tigerson/p/7156648.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ft-javaNotes/p/1067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