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是一种粒子的性质,主要描述的是一个粒子可以具有波的形态。

  在牛顿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光的性质的争论。在当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性,牛顿提出了光的粒子性,但他们的理论都和观察结果有些出入。

  此后的几世纪人们一直在争论光的性质,从双缝干涉到光量子理论,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入。1916年,美国物理学者罗伯特·密立根做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电效应的理论。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无法推导出普朗克与爱因斯坦分别提出的这两个非经典论述。物理学者被迫承认,除了波动性质以外,光也具有粒子性质。这是人们第一次认为光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两种性质。

  实际上,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只是存在着波动性的大小问题。物质的波动性取决于它的质量,质量越大,其不确定性就越小,同时波动性也就越小,因为波的分布只是粒子出现的概率分布罢了。

  当我们在做双缝干涉时,粒子的出现就和波粒二象性有关,因为只有波的性质才能让粒子可以随机通过两个缝之间的一个,而在击打在光电板上的图像又说明了电子的粒子性。而它的概率分布我们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得出。

  波粒二象性的问题至今也未完全解决,但它的存在的确让我们第一次感到了量子世界的奇异。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bqjymy/p/14365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