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 k-means聚类

聚类算法,不是分类算法。

分类算法是给一个数据,然后判断这个数据属于已分好的类中的具体哪一类。

聚类算法是给一大堆原始数据,然后通过算法将其中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聚为一类。

这里的k-means聚类,是事先给出原始数据所含的类数,然后将含有相似特征的数据聚为一个类中。

所有资料中还是Andrew Ng介绍的明白。

首先给出原始数据{x1,x2,...,xn},这些数据没有被标记的。

初始化k个随机数据u1,u2,...,uk。这些xn和uk都是向量。

根据下面两个公式迭代就能求出最终所有的u,这些u就是最终所有类的中心位置。

公式一:

意思就是求出所有数据和初始化的随机数据的距离,然后找出距离每个初始数据最近的数据。

公式二:

意思就是求出所有和这个初始数据最近原始数据的距离的均值。

然后不断迭代两个公式,直到所有的u都不怎么变化了,就算完成了。

先看看一些结果:

用三个二维高斯分布数据画出的图:

通过对没有标记的原始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得到的分类,十字是最终迭代位置:

下面是Matlab代码,这里我把测试数据改为了三维了,函数是可以处理各种维度的。

main.m

 1 clear all;
 2 close all;
 3 clc;
 4 
 5 %第一类数据
 6 mu1=[0 0 0];  %均值
 7 S1=[0.3 0 0;0 0.35 0;0 0 0.3];  %协方差
 8 data1=mvnrnd(mu1,S1,100);   %产生高斯分布数据
 9 
10 %%第二类数据
11 mu2=[1.25 1.25 1.25];
12 S2=[0.3 0 0;0 0.35 0;0 0 0.3];
13 data2=mvnrnd(mu2,S2,100);
14 
15 %第三个类数据
16 mu3=[-1.25 1.25 -1.25];
17 S3=[0.3 0 0;0 0.35 0;0 0 0.3];
18 data3=mvnrnd(mu3,S3,100);
19 
20 %显示数据
21 plot3(data1(:,1),data1(:,2),data1(:,3),'+');
22 hold on;
23 plot3(data2(:,1),data2(:,2),data2(:,3),'r+');
24 plot3(data3(:,1),data3(:,2),data3(:,3),'g+');
25 grid on;
26 
27 %三类数据合成一个不带标号的数据类
28 data=[data1;data2;data3];   %这里的data是不带标号的
29 
30 %k-means聚类
31 [u re]=KMeans(data,3);  %最后产生带标号的数据,标号在所有数据的最后,意思就是数据再加一维度
32 [m n]=size(re);
33 
34 %最后显示聚类后的数据
35 figure;
36 hold on;
37 for i=1:m 
38     if re(i,4)==1   
39          plot3(re(i,1),re(i,2),re(i,3),'ro'); 
40     elseif re(i,4)==2
41          plot3(re(i,1),re(i,2),re(i,3),'go'); 
42     else 
43          plot3(re(i,1),re(i,2),re(i,3),'bo'); 
44     end
45 end
46 grid on;

KMeans.m

 1 %N是数据一共分多少类
 2 %data是输入的不带分类标号的数据
 3 %u是每一类的中心
 4 %re是返回的带分类标号的数据
 5 function [u re]=KMeans(data,N)   
 6     [m n]=size(data);   %m是数据个数,n是数据维数
 7     ma=zeros(n);        %每一维最大的数
 8     mi=zeros(n);        %每一维最小的数
 9     u=zeros(N,n);       %随机初始化,最终迭代到每一类的中心位置
10     for i=1:n
11        ma(i)=max(data(:,i));    %每一维最大的数
12        mi(i)=min(data(:,i));    %每一维最小的数
13        for j=1:N
14             u(j,i)=ma(i)+(mi(i)-ma(i))*rand();  %随机初始化,不过还是在每一维[min max]中初始化好些
15        end      
16     end
17    
18     while 1
19         pre_u=u;            %上一次求得的中心位置
20         for i=1:N
21             tmp{i}=[];      % 公式一中的x(i)-uj,为公式一实现做准备
22             for j=1:m
23                 tmp{i}=[tmp{i};data(j,:)-u(i,:)];
24             end
25         end
26         
27         quan=zeros(m,N);
28         for i=1:m        %公式一的实现
29             c=[];
30             for j=1:N
31                 c=[c norm(tmp{j}(i,:))];
32             end
33             [junk index]=min(c);
34             quan(i,index)=norm(tmp{index}(i,:));           
35         end
36         
37         for i=1:N            %公式二的实现
38            for j=1:n
39                 u(i,j)=sum(quan(:,i).*data(:,j))/sum(quan(:,i));
40            end           
41         end
42         
43         if norm(pre_u-u)<0.1  %不断迭代直到位置不再变化
44             break;
45         end
46     end
47     
48     re=[];
49     for i=1:m
50         tmp=[];
51         for j=1:N
52             tmp=[tmp norm(data(i,:)-u(j,:))];
53         end
54         [junk index]=min(tmp);
55         re=[re;data(i,:) index];
56     end
57     
58 end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bqjymy/p/1364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