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这周从周三开始白天就埋在图书馆了,大概是因为图书馆的妹子太好看,这几天效率还不错。

  上周就开始想的以arthas为入口做点开源贡献的事,终于落地且提交pr了。过程中碰到了一个很棘手且诡异的指令单起arthas-core找不到系统类的问题,也借助于思维导图做过程分析解决了,比较有成就感。开源贡献的过程很简单,确认准备做什么,基于目标仓库进行fork,在派生仓库的基础上做分支研发,研发自测完毕后,提交代码,从github上进行pull pr,提交前自己先审一遍,然后等待代码管理员处理即可。确认要做什么可以多看看项目的issue,而且issue本身里面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讨论点或user case。此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扩大化的必要。大体过程是,基于思维导图的模式,罗列问题表现,然后从整体到细节,逐级梳理问题的解决办法,针对具体的解决办法,分析可能原因,对于每种可能的原因不要依赖推断,而是在推断的基础上考虑如果能验证和排除推断。核心要点是完备性以及不要盲目相信推断,要去做验证。

  这几天也继续翻看了一下《马斯洛论管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感受是,感觉马大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会失效。马的一个观点是,管理要根据成员的构成和状态分成多个阶段,德老爷子的理论适用于高级阶段,也就是成员都是优秀向上的时候。这里我没有具体实践过,仅从思考的角度是认可这种说法的。马大爷的想法大概是,德老爷子的思想是理想化的思想,不适合现实,他所想的基于心理、需求等理论和管理结合的思想才是现实管理的正解。个人的观点是,德老爷子的想法虽然是理想化,但是是做了高层抽象,面向具体场景,比较具备可实操性。马大爷的想法虽好,但是现实里几乎是无法准确收集到心理、需求的确切信息,针对于具体情况具体操作的想法虽好,但是就理论层面而言,这种说法没有太强的实操性。个人感觉仅从思维的角度而言,比较好的方式是,轮廓和引导思想按德老爷子的来,具体事务处理和策略制定分析时兼顾马大爷的理论。话说到这里,我也看过一些德老爷子的书和文章了,德老爷子的管理思想到底是个啥呢? 囧....  

  我之前一直觉得马大爷的需求内容有理,但是每个人的需求层级并非完全是按马大爷的金字塔结构铺展的。今天翻看《马斯洛论管理》时,还想到了另外一个点是,基于需求模型的话,那么“你需要什么,渴望什么,你就会被什么所满足”,对于此还有一个推想是,我们可以基于需求、渴望的点,定位金字塔中的需求层级,然后从同层级的其他要素里,分析看是否具备有可替代可选择或可满足的。如果需求层级的分析是有效的,那么这种做法应该也能带来比较好的满足效果。也算是一种挖掘潜在需求的方法。

  今天还看到了一个可借鉴的思路。是从关注arthas来的。扫arthas的issue时,有看到工行提供的他们基于arthas做的故障诊断的项目,代码没有开源,但从放开的信息看感觉是非常强大。我这里说的强大主要是觉得它解决了我之前一直想的arthas放生产的安全和管理的问题。方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再追加一道web的壳,让用户通过web的壳来操作arthas,由web壳负责arthas本身连接以及鉴权等相关的管理。这里就是我所看到的可借鉴的思路,追加一道web壳来解决安全、授权、管理的痛点。这种思路感觉可以适用到很多领域(当然这个思路也是没有新意的思路,我只是因为才看到才抽取出来,而且这个思路和落地方案是我个人现有技术栈就能承载的)。后面机缘巧合,恰好去哪开源的bistoury,和工行那个是一个路子。这个项目后续可以跟进一下~应该会比较有意思且能学到一点东东。

   今天还看了一些UML相关的东东,UML接触和用也很久了,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强大的东东,但是同时又感觉它有点乱。没有强制去学教程,因为感觉这个东东硬套是没什么效果的。今天又翻开了一遍,不知道思想层级有没有叠高一点点,今天梳理的信息如下

  UML分1.0和2.0的版本,从2.0的维度看,它本身提供了一个4层元模型,可以作为某一个领域模型定义的范本,分别是M3、M2、M1、M0(这个范本是不是很囧~),其中M3定义基础要素,M2定义建模结构和语法,M1定义具体系统模型,M0定义模型运行时的状态。这个4层模型有啥用呢?我经常会讲的一句话是,“从XX维度的角度讲”,XX维度,就可以认为是一个领域,那么基于这种4层元模型,我们是可以定义一个具体领域的建模语法的。这个感觉会挺有意思的。然后UML2.0的具体语法落地是怎么样的呢?可以按静态图、动态图的维度来,静态图主要为用例图、活动图然后其他,其他一般是指类、对象、包图这些;动态图一般是时序图(顺序图)、交互图然后其他,其他一般是各种我觉得没啥子用的乱七八糟图。顾名思义,静态图关注的就是静态要素,比如用例图关注于有什么功能,活动图从名字看是个动的,但是它侧重关注于流程的构成,至于类、对象、包这些其他图,个人觉得是一个比较狭隘的面向对象领域的具体图落地。动态图关注于交互,时序图(顺序图)关注于用例过程的交互流程,交互图则关注于用例间的交互流程。我是这么理解的~,不能保障完全准确哈~~~~ 讲到这里可以发现一个点,UML的各种图都是强调关注某一层级或维度的实现,因为只关注于一个层级,所以简单,也因为只能关注于一个层级,所以它存在局限性和无法承载过多内容。所以看UML图和画UML图时,都要有一个边界意识,意识到它的边界在哪。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bk2018af/p/1476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