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B树

一、B 树是一种多叉平衡查找树

相较于二叉结构的红黑树,B 树是多叉结构,所以在元素数量非常多的情况下,B 树的高度不会像二叉树那么大,从而保证查询效率。

一棵含 n 个结点的 B 树的高度 h = O(logtn),其中 t 是 B 树的最小度数

  • 提出多叉平衡查找树的思维历程:查询效率要更高 ----> 查询次数要更少 ----> 查找树的高度要更低 ----> 每个结点保存的信息要更多 ----> 多叉

下图是一棵B树的示意图:

二、B 树的定义

《算法导论》中用最小度数 t 来定义 B 树,所谓最小度数,即结点拥有的最小孩子数。

一棵最小度数为 t 的 B 树是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1. 每个非根结点至少含有 t - 1 个关键字,根结点至少含有 1 个关键字
  2. 每个结点至多含有 2t - 1 个关键字,即一个结点至多可有 2t 个孩子(如果一个结点恰好有 2t - 1 个关键字,我们就说这个结点是满的)
  3. 一个结点 u 中的关键字按非降序排列,如u.key≤ u.key≤ … ≤ u.keyn-1
  4. 每个节点的关键字对其子树的范围分割,设节点 u 有 个指针,指向其 n + 1 棵子树,指针为u.p0u.p1, u.p2…, u.pn,关键字 ki 为 u.pi 所指的子树中的关键字,有 k≤ u.key0 ≤ k1 ≤ u.key ≤ u.keyn-1 ≤ kn 成立
  5. 所有叶子结点具有相同的深度,即树的高度 h(这表明了 B 树是平衡的)
/* B树结点结构 */
struct BTreeNode {
	int keyNum;				// 关键字的数目 
	BTreeNode *parent;		// 指向父结点 
	BTreeNode **ptr;		// 子树指针向量:ptr[0]...ptr[keyNum] 
	KeyType *key;			//  关键字向量;key[0]...key[keyNum-1] 
}; 

三、查询操作

例题:一棵已经建立好的B树如下图所示,要求查找关键字为29的文件。

  • 结点中的关键字表示磁盘文件的文件名,而小红块表示对应的关键字所代表的文件在硬盘中的存储位置,P是指针
  • 指针、关键字以及关键字所代表的文件地址合起来构成了B树的一个结点,这个结点存储在一个磁盘块上

  • 假如每个磁盘块正好可以存放一个B树的结点(正好存放2个文件名)。那么一个B树结点就代表一个盘块,而子树指针就是存放另外一个盘块的地址

搜索过程如下:

  1. 从根结点开始,读取根结点信息,根结点有2个关键字:17和35。因为17 < 29 < 35,所以找到指针P2指向的子树,也就是磁盘块3(1次I/0操作)

  2. 读取当前结点信息,当前结点有2个关键字:26和30。因为26 < 29 < 30,所以找到指针P2指向的子树,也就是磁盘块8(2次I/0操作)

  3. 读取当前结点信息,当前结点有2个关键字:28和29。找到了!(3次I/0操作)

由上面的过程可见,同样的操作,如果使用平衡二叉树,那么需要至少4次 I/O 操作,而且这种优势还会随着结点数的增加而更加明显。另外,因为 B 树结点中的关键字都是排好序的,所以,在结点中的信息被读入内存之后,可以采用二分查找这种快速的查找方式,更进一步减少了读入内存之后的计算时间。由此可见,对于外存数据结构来说,I/O操作的次数是其查找信息中最大的时间消耗,而我们要做的所有努力就是尽量在搜索过程中减少I/O操作的次数

如何理解“树的高度过大而造成磁盘I/O读写过于频繁,进而导致查询效率低下”这句话?

在大规模数据存储方面,大量数据存储在外存磁盘中,而在外存磁盘中读取/写入块(block)中某数据时,首先需要定位到磁盘中的某磁盘块

磁盘读取数据是以盘块(block)为基本单位的。位于同一盘块中的所有数据都能被一次性全部读取出来。而磁盘I/O代价主要花费在盘块查找时间T上。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将相关信息存放在同一盘块,同一磁道中。或者至少放在同一柱面或相邻柱面上,以求在读/写信息时尽量减少磁头来回移动的次数,避免过多的查找时间T。

因此,使用B树使得树的高度更低,从而需要查找的盘块也就更少(即减少磁盘I/O操作的次数),所需的盘块查找时间也就越低,查询效率自然提高。

四、插入/删除操作

参考博客:B树&B+树B树与B+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zxl/p/957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