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自动化测试

James Bach在一篇博文中提到,自动化测试这个名字非常有误导性。它让一般人误以为测试完全被自动化了,就像一个自动的咖啡机一样,只需要把杯子放在那里,按一个button就够了。James Bach说更加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工具辅助的测试”。当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好的测试用例是没有办法100%被自动化的,测试人员的经验,逻辑判断和探索性的测试方法都不能被有效自动化。

自动化应该是审视软件研发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去发现那些可以被工具化自动化的重复性活动,然后去实现。广义的自动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

  • 测试环境的搭建和管理
  • 测试环境的检查,监控和报警
  • 测试代码的编译和测试构建
  • 测试代码的静态检查和报警
  • 测试用例的分发和执行
  • 测试结果的保存和管理
  • 测试报告的生成
  • 测试优先级的建议

自动化的成本与收益(ROI)

自动化收益=迭代次数*(全手动执行成本-维护成本)-首次自动化成本

解读:

  • 自动化的收益与迭代次数成正比
  • 自动化收益可能为负数:即当自动化成本和维护成本比手动执行成本还高时
  • 很多时候自动化成本并不比手动成本高,但是维护成本很高

为什么强调过于简化,因为这里的自动化收益仅仅考虑时间和资源成本的节省。好的自动化带来的迭代周期的缩短,是可以缩短项目周期,在某些时候能变不能做为能做,进而带来的机会收益是巨大的,也是很难量化的。这个就要求决策者对软件工程和自动化有比较正确的直觉和理解。片面追求自动化的资源节省,或者要求精确量化自动化的收益,本人觉得都不可取。

推论1:什么项目适合自动化

从ROI的简化公式可以看出,下面几中情况比较适合自动化:

  1. 回归测试为主的Support Engineering项目,即需要长期做支持维护的产品。或者有过去版本需要长期做支持维护的产品。这种产品(比如企业软件,操作系统等)一个版本在发布之后往往需要支持好多年,做bug fix和patch。这个时候每次小版本的开发都会增加迭代次数,并且每次产品变动都非常有限,维护成本相对偏低,自动化收益就非常好。这也是很多企业级软件或者硬件产品有专门自动化团队的原因。因为产品的支持维护开发的回归测试基本靠自动化
  2. 接口比较稳定的产品,同上
  3. 手动测试特别费时费力,甚至无法达到测试目的的项目。比如压力测试,大数据或者大量重复数据测试,必须有自动化工具的支持

推论2:自动化的介入时间点

同样从ROI的简化公式推断出,一个项目的初期可能不太适合自动化。因为项目初期用户界面和接口没有稳定,自动化代码会被动的被要求频繁改变,维护成本非常高。自动化收益不好。而反而手动测试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反馈给开发人员。而到了项目后期和维护期,自动化再介入为回归测试做准备,可以最大化自动化收益。

推论3:自动化的程度和自动化率

这里自动化的程度是指整个软件研发活动中引入自动化的程度。推论2中说,有些项目早期可能不太适合高度自动化,但是项目早期仍然可以选定某些环节进行自动化。比如稳定的公用接口,软件的编译和部署,环境的搭建等从一开始就比较稳定的部分。

自动化率同样也要看产品和项目的特性,对于产品的UI部分如果会频繁改动,可以做比较低的自动化。对于接口比较稳定的服务组件可以提高自动化率。

你有什么样的团队,工具和基础设施

其实这个因素是做所有事情都必须考虑的。自动化测试本身就是软件开发。好的自动化测试框架,架构设计很重要。这些会决定自动化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这些都要求很强的开发能力。如果你的团队只有很有限的开发能力,那么怎么去做自动化,是做最原始的录制回放,还是数据驱动。复杂自动化也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比如你有很好的DevOps的虚机管理系统,就不用自己去开发,省下的资源和人力也是很可观的。

工具是另外一块,如果公司有实力支持商业测试软件和管理软件,就可以降低编程要求(当然这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如果没有办法用商业工具,只能考虑开源和自己开发,这个对自动化测试开发的能力要求就高。总之必须选择和团队,技能储备,基础设施与工具匹配的自动化策略。

管理层的理解程度和支持

这个就不再展开。我见过很糟糕的情况,一个带好几百人兼顾产品技术的VP,越3到4级直接给测试团队提技术需求和建议。你说是做还是不做,怎么做?还有一个团队,自动化测试人员从来没有写过Java或者其他OO语言的程序,被要求从头设计自动化框架,那就是一场灾难。还有一个团队,管理层几次要求更换自动化工具,相当于整体重写自动化脚本。

总结

以上应该是一个很粗浅的回答。自动化测试是一个很专门化的领域,自动化测试又是对工程师的技术广度深度要求很高的工作。对于团队管理和决策者来讲,请不要简单化和孤立看待自动测试。最重要的是确保听取真正理解产品,团队和自动化测试的技术人员的判断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ysun/p/1091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