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SS攻击

1、XSS

XSS(Cross Site Scripting)攻击全称跨站脚本攻击,为了不与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混淆,故将跨站脚本攻击缩写为XSS,XSS是一种经常出现在web应用中的计算机安全漏洞,它允许恶意web用户将代码植入到提供给其它用户使用的页面中。
通俗的来说就是我们的页面在加载并且渲染绘制的过程中,如果加载并执行了意料之外的程序或代码(脚本、样式),就可以认为是受到了 XSS攻击。

  • XSS更多是发生在web前端的一种漏洞,所以危害的对象主要还是前端用户。

2、XSS的危害

  • 挂马。
  • 盗取用户Cookie、账号等信息。
  • DOS(拒绝服务)客户端浏览器。
  • 前端JS挖矿。
  • 钓鱼攻击,高级的钓鱼技巧。
  • 删除目标文章、恶意篡改数据、嫁祸。
  • 劫持用户Web行为,甚至进一步渗透内网。
  • 爆发Web2.0蠕虫。
  • 蠕虫式的DDoS攻击。
  • 蠕虫式挂马攻击、刷广告、刷浏量、破坏网上数据

3、XSS分类

  • 反射型:
    也叫非持久型XSS,交互数据一般不会被存在数据库里面,一次性,所见即所得。一般XSS代码出现在请求URL中,作为参数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解析并响应,响应结果中包含XSS代码,最后浏览器解析并执行。

    场景:
    1、用户A给用户B发送一个恶意构造了Web的URL。
    2、用户B点击并查看了这个URL。
    3、用户B获取到一个具有漏洞的HTML页面并显示在本地浏览器中。
    4、漏洞HTML页面执行恶意JavaScript脚本,将用户B信息盗取发送给用户A,或者篡改用户B看到的数据等。

  • 存储型:
    也叫持久型XSS,主要将XSS代码提交存储在服务器端(数据库,内存,文件系统等),下次请求目标页面时不用再提交XSS代码。当目标用户访问该页面获取数据时,XSS代码会从服务器解析之后加载出来,返回到浏览器做正常的HTML和JS解析执行,XSS攻击就发生了。
    场景:
    1、用户A在网页上创建了某个账户,并且账户信息中包含XSS代码。
    2、用户B访问该网站查看XSS代码账户详情页面。
    3、服务端返回账户详情页面,和带XSS账户信息。
    4、用户B浏览器执行XSS代码,将用户B信息盗取发送给用户A,或者篡改用户B看到的数据等。

  • DOM型
    一种特殊的反射型XSS。由客户端的脚本程序可以动态地检查和修改页面内容,而不依赖于服务器端的数据。一般从url中提取数据中含xss,未过滤并在本地执行dom的渲染操作,输入来源多是document.location、document.URL、document.URLUnencoded、document.referrer、window.location等,而触发api多是document.write()、document.writeln()、document.innerHtml、eval()、window.execScript()、window.setInterval()、window.setTimeout()等。
    场景:
    1、用户B访问网站url中带有XSS代码参数。
    2、浏览器下载该网站JavaScript脚本。
    3、JavaScript脚本有个方法获取URL中XSS代码参数,并且用innerHtml渲染在dom中。
    4、触发XSS代码,造成XSS攻击,cookie数据失窃。

4、示例分析

1、传入参数的时候不严谨,对传入的参数没做任何规则校验。

2、使用参数的时候太随意,对未知参数未过滤,直接丢给dom操作。

漏洞演示:机密性 - 窃取用户cookie信息

步骤一:

恶意用户A在有XSS漏洞的网站上新建一个用户,用户名包含xss恶意代码,网站将用户名保存到数据库。

步骤二:

用户B访问网站,查看A用户信息,网站将A用户用户名渲染在B浏览器上,并执行恶意代码。将B的cookie等敏感信息发送给A。

步骤三:

A窃取信息成功。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uziwen/p/1207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