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系列丛书之读后感

很难想象这是一本只有60几页的畅销书,也很想象就这本书竟然说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
为何我们“知道”,却“做不到”,缺少的那一环就是,就是有间歇的重复,即重复、重复、重复。
就连这个真理,其实我很早之前就知道的。但很多事情只是你以为你知道罢了。

记得念数学时,要求填某个表格,写一些东西,记得在上面写了一句“学数学是需要重复的”。
我导师看到了,然后让我删掉,他说“重复”二字出现在这里不合适。后来我知道陈省身也说过同样的话时,真希望时光倒流,回到那刻,对导师吹嘘一下“这是陈老说的”(这里提下我导师也是很厉害的)。也就是那时我仿佛就认识到了重复的重要性,但从未把它上升到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这种层次。

越想越觉得这个事情越重要。
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按照道家的“道法术器势”的观点来分类,而重复这个真理是属于“道”的层面。
《好好学习》里面说到学习的三种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反思自然不必多说,你看看“陈省身”这个名字。如果你只是偶尔反思一下是不行的,要养成习惯。也就是需要大量的重复。
以教为学,只有教会别人才算自己弄明白,因为最起码你过了自己语言逻辑这一关。
我也是认识到这一点后才开始写文章的,最大的收获是有反馈,你说不明白的,自然有人会质疑。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也让我有很大动力去学习。毕竟写文章也算对知识的最直接应用了。以教为学这一点也需要大量的重复。
《刻意练习》是一本书,我也是今年才看的,纠正了一万小时理论的部分错误。
刻意练习是完美的练习,一种反复持续改进的练习。
什么是完美的练习呢?《知道做到》也提到了:
教给我,示范给我看,让我来做,纠正我;
教给我,示范给我看,让我来做,纠正我;
教给我。。。

现在用重复的观点来看那些自己比较得意的事情,感觉很多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释。

比如魔方,我重复了很多次,才体会到了肌肉记忆到底是怎样的感觉。不知一个公式我拧了多少次。

我看书是比较快的,比如《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只用了两天就看完了。我觉得这是跟我注意力从45分钟练习到4个小时有关。
从来看动漫时,一般26集的要求一口气看完,也能做到连续看几部电影都不觉得累。
后来看完《越狱》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为啥不用在学习上呢?我称那天为“觉醒”。
从网吧回到寝室后一晚上没睡觉,都在想这件事情。
开始时也是从看教学视频看起,从网易公开课到超星视频,到优酷,以及各种下载相关资源。
逐渐我发现了学习与娱乐的区别,并逐步掌握用娱乐的心态去学习。
看电影时,我从未下意识的要求自己记住和理解每一句话。而去学习时,跟娱乐很不一样。
我发现我不该用理科生思维去学习,而是文科生思维。
用“挖坑”的理论来说,理科生是先往深得挖,再往宽挖,然后再挖出整个坑;而文科生是先挖轮廓,然后一遍一遍得挖深。
因此理科生很容易陷入细节,一个知识点没吃透,没法接着学习,而文科生讲究的是全局观,迅速的构建知识地图,然后再深入。
从此,我看视频时就不再求甚解,从不要求自己一次性就理解透,看了一遍没看懂,没有关系,想学的话,用1.5倍速播放,可以一遍一遍的看。
接下来要说的话,你可能会觉得老姚在吹牛逼了。
我把我们大学里,所有专业大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都看过了。
没错,计算机课程也属于此列。我之前专业是动力的,后来去念数学系了。我还记得看完宏微观经济学后,当时产生一种错觉,我是跨理工商那种复合型人才。上面说的专业方向学习的课程只是看专业基础课,不是专业课,一般一个方向都是一两门罢了。都那些是专业基础课呢?你看考研都考啥,就知道了。
事实上,到现在我都忘了很多书都讲啥了,因此我还是很平凡,也并未变成什么复合型人才。但是我还是有收获的,哪怕今天看这个明天看那个,但是我一直在“看”,做着在看的重复练习,成功把自己的注意力时间练习足够长,能让我安心坐下来去看一本书。

工作后,我把此方法用到了学习前端上,我看各种js相关的书,来使自己对基础的夯实,有的甚至刷到了20遍之多(《js设计模式与开发实践》)。这也是一种大量的重复。
《统一回复:怎么学习javascript》那篇文章说到了另一个方式,看源码。也是在不断的重复,最起码是api的不断重复。
甚至有人认为,重复造轮子是成为前端高手的唯一方式。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相信你也有你自己的体会。
但今天你要把它上升到真理的层次,上升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当别人一问你,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就毫不犹豫的告诉对方:重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

重复的目的是为了知行合一,说到这四个字,你应该能想到“陶行知”。毕竟我头一次听说这个词语时,忘了是出自小学还是初中的语文课本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诗人对前端做出的最大贡献。我们都知道这句话,自己有没有去好好实践呢?这几天,我在学习flex相关知识。看的是阮一峰的文章。他那两篇文章,去年我就看过,也感觉自己会了,最近别人问我你会flex布局吗,我说我知道,他说你能给我讲讲吗。我发现我讲不清楚,属性名,都记不住。因此我最近在写这个系列,最起码这是一个以教为学的重复练习。阮的文章里参考了几篇外文我都大致看完了,觉得自己应该会以后在那个系列里,全部实践一遍。各种应用,好让自己掌握清楚。

上面提到了阮一峰大神,难道你不觉得他也在做大量的重复吗?
阮的成功在我看来,他是把翻译的方式进行了大量重复,当然他不是原封不动的翻译,有自己的理解,也形成了简练的风格。他经常看国外的文章,而我们大部分人只是看人家消化过的二手资料。别以为翻译是简单的事情,我尝试过翻译几篇文章,确实挺考验人。其实翻译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看明白了,就用自己的话讲讲,并写篇文章,来以教为学。写多了,自然就会了,弄不好你也能写本书呢。其实你看那些专业书籍的译者,都是先翻译几本书,最后也出自己的书。在前端领域我就看到了好几个人已经这么做了,而且都还不错。

之所以我们没有成功,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多。
一直在找方法的路上,就相当于你各种看旅游攻略,而从未踏上旅途一样。
想成功,华山一条道,把你擅长的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吧。我相信我知道这点以后,我也会成功的。
最近看了《系统思考》和《第五项修炼》。印象最深的就是,事情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互为因果,而且中间是有时滞的。里面提到了良性循环,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如何让自己精通一个领域呢?
兴趣、擅长、成就感三者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兴趣你就会做,做的多,就做得好,做到好,就擅长,擅长,就有成就感,进而兴趣越浓厚,也就愿意投入大量时间,从而越擅长。其中的每一步都体现重复的重要性。
你能想到作文中常见的那个爱迪生吗,为了研究灯泡灯丝,做了那么多次试验,失败也不打击他。我能想象到他肯定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循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毅力”这一说,只是你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重复太多次后,想不成功都难。而“毅力”只是那些羡慕他人同时自己却做不到的人一种自我欺骗罢了。你说婴儿有毅力吗?我们都成功得做过一件事情,那就是叫“妈妈”,你小时候,父母不断在你面前,说“喊妈妈,叫妈妈”,重复的次数估计会有几百次,只是看父母的口型一合一张,然后直到婴儿产生去模仿的欲望了,你我从那个瞬间起就都学会了语言。但是长大的我们,如果以后一直不曾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那是非常可惜的。任何时候都不晚的一个时间点,就是当下。

写到这里,本文也接近了尾声。其实本文原本是想写flex该怎么学的问题,结果开头严重跑偏,我不得不中途修改标题,沿着开头的思路写下来。
不知不觉说了很多,最后以一个故事来结束本文。
一个村庄中,一个少年看到了一个剑客路过。他直觉地认为这家伙肯定是绝世高手。
然后他就想尽办法啊,让“高手”教给他世界上最牛逼的武功。那剑客拗不过他,然后随便的给他比划一招。跟少年说,这是我最强招术,练好了会一统江湖。剑客看着这个满心雀跃的少年,心想真是个傻小子。少年信以为真,日复一日的练习那平凡的招术。当然,你猜到了故事结局,他横出江湖,一出便就是绝世高手,因为他只会一招,但一招必杀,所有见过的人都死掉了。
然而真正的结局是,后来他把自己故事写成秘籍,叫《绝世武功之最强心法》,在他百年之后,江湖上为了争夺此秘籍而掀起了血风肉雨,得到此秘籍的世人,有人奉为圭臬,也有人觉得他在扯淡。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sns/p/669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