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内存泄漏

  • Android中,内存泄露的现象十分常见;而内存泄露导致的后果会使得应用Crash

1. 简介

  • 即 ML (Memory Leak)
  • 指 程序在申请内存后,当该内存不需再使用 但 却无法被释放 & 归还给 程序的现象

2. 对应用程序的影响

  • 容易使得应用程序发生内存溢出,即 OOM

3. 发生内存泄露的本质原因

  • 特别注意

从机制上的角度来说,由于 Java存在垃圾回收机制(GC),理应不存在内存泄露;出现内存泄露的原因仅仅是外部人为原因 = 无意识地持有对象引用,使得 持有引用者的生命周期 > 被引用者的生命周期

4. 储备知识:Android 内存管理机制

4.1 简介

下面,将针对回收 进程、对象 、变量的内存分配 & 回收进行详细讲解

4.2 针对进程的内存策略

a. 内存分配策略

由 ActivityManagerService 集中管理 所有进程的内存分配

b. 内存回收策略

  • 步骤1:Application Framework 决定回收的进程类型
    Android中的进程 是托管的;当进程空间紧张时,会 按进程优先级低->>高的顺序 自动回收进程

示意图

  • 步骤2:Linux 内核真正回收具体进程 
    1. ActivityManagerService 对 所有进程进行评分(评分存放在变量adj中)
    2. 更新评分到Linux 内核
    3. Linux 内核完成真正的内存回收

4.3 针对对象、变量的内存策略

  • Android的对于对象、变量的内存策略同 Java
  • 内存管理 = 对象 / 变量的内存分配 + 内存释放

下面,将详细讲解内存分配 & 内存释放策略

a. 内存分配策略

  • 对象 / 变量的内存分配 由程序自动 负责
  • 共有3种:静态分配、栈式分配、 & 堆式分配,分别面向静态变量、局部变量 & 对象实例
  • 具体介绍如下

示意图

注:用1个实例讲解 内存分配

public class Sample {    
    int s1 = 0;
    Sample mSample1 = new Sample();   
     
     // 方法中的局部变量s2、mSample2存放在 栈内存
     // 变量mSample2所指向的对象实例存放在 堆内存
       // 该实例的成员变量s1、mSample1也存放在栈中
    public void method() {        
        int s2 = 0;
        Sample mSample2 = new Sample();
    }
}
    // 变量mSample3所指向的对象实例存放在堆内存
    // 该实例的成员变量s1、mSample1也存放在栈中
    Sample mSample3 = new Sample();

b. 内存释放策略

  • 对象 / 变量的内存释放 由Java垃圾回收器(GC) / 帧栈 负责
  • 此处主要讲解对象分配(即堆式分配)的内存释放策略 = Java垃圾回收器(GC
  • Java垃圾回收器(GC)的内存释放 = 垃圾回收算法,主要包括:

垃圾收集算法类型

  • 具体介绍如下

总结


5. 常见的内存泄露原因 & 解决方案

  • 常见引发内存泄露原因主要有:
  1. 集合类
  2. Static关键字修饰的成员变量
  3. 非静态内部类 / 匿名类
  4. 资源对象使用后未关闭
  •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个引发内存泄露的原因

5.1 集合类

  • 内存泄露原因
    集合类 添加元素后,仍引用着 集合元素对象,导致该集合元素对象不可被回收,从而 导致内存泄漏

  • 实例演示

// 通过 循环申请Object 对象 & 将申请的对象逐个放入到集合List
List<Object> object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 i++) {
            Object o = new Object();
            objectList.add(o);
            o = null;
        }
// 虽释放了集合元素引用的本身:o=null)
// 但集合List 仍然引用该对象,故垃圾回收器GC 依然不可回收该对象
  • 解决方案
  • 集合类 添加集合元素对象 后,在使用后必须从集合中删除
  • 由于1个集合中有许多元素,故最简单的方法 = 清空集合对象 & 设置为null
  •  // 释放objectList
            objectList.clear();
            objectList=null;

5.2 Static 关键字修饰的成员变量

  • 储备知识
    被 Static 关键字修饰的成员变量的生命周期 = 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

  • 泄露原因
    若使被 Static 关键字修饰的成员变量 引用耗费资源过多的实例(如Context),则容易出现该成员变量的生命周期 > 引用实例生命周期的情况,当引用实例需结束生命周期销毁时,会因静态变量的持有而无法被回收,从而出现内存泄露

  • 实例讲解

public class ClassName {
 // 定义1个静态变量
 private static Context mContext;
 //...
// 引用的是Activity的context
 mContext = context; 

// 当Activity需销毁时,由于mContext = 静态 & 生命周期 = 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故 Activity无法被回收,从而出现内存泄露

}
  • 解决方案
  1. 尽量避免 Static 成员变量引用资源耗费过多的实例(如 Context
  1. 使用 弱引用(WeakReference) 代替 强引用 持有实例

注:静态成员变量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 单例模式

  • 储备知识
    单例模式 由于其静态特性,其生命周期的长度 = 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

  • 泄露原因
    若1个对象已不需再使用 而单例对象还持有该对象的引用,那么该对象将不能被正常回收 从而 导致内存泄漏

  • 实例演示

  • // 创建单例时,需传入一个Context
    // 若传入的是Activity的Context,此时单例 则持有该Activity的引用
    // 由于单例一直持有该Activity的引用(直到整个应用生命周期结束),即使该Activity退出,该Activity的内存也不会被回收
    // 特别是一些庞大的Activity,此处非常容易导致OOM
    
    public class SingleInstanceClass {    
        private static SingleInstanceClass instance;    
        private Context mContext;    
        private SingleInstanceClass(Context context) {        
            this.mContext = context; // 传递的是Activity的context
        }  
      
        public SingleInstanceClass getInstance(Context context)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InstanceClass(context);
            }        
            return instance;
        }
    }
  • 解决方案
    单例模式引用的对象的生命周期 = 应用的生命周期
  • 如上述实例,应传递ApplicationContext,因Application的生命周期 = 整个应用的生命周期
  • public class SingleInstanceClass {    
        private static SingleInstanceClass instance;    
        private Context mContext;    
        private SingleInstanceClass(Context context) {        
            this.mContext = con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 传递的是Application 的context
        }    
    
        public SingleInstanceClass getInstance(Context context)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InstanceClass(context);
            }        
            return instance;
        }
    }

5.3 非静态内部类 / 匿名类

  • 储备知识
    非静态内部类 / 匿名类 默认持有 外部类的引用;而静态内部类则不会
  • 常见情况
    3种,分别是:非静态内部类的实例 = 静态、多线程、消息传递机制(Handler

5.3.1 非静态内部类的实例 = 静态

  • 泄露原因
    若 非静态内部类所创建的实例 = 静态(其生命周期 = 应用的生命周期),会因 非静态内部类默认持有外部类的引用 而导致外部类无法释放,最终 造成内存泄露
  • 实例演示
// 背景:
   a. 在启动频繁的Activity中,为了避免重复创建相同的数据资源,会在Activity内部创建一个非静态内部类的单例
   b. 每次启动Activity时都会使用该单例的数据

public class Test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 非静态内部类的实例的引用
    // 注:设置为静态  
    public static InnerClass innerClass = null;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Nullable 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 保证非静态内部类的实例只有1个
        if (innerClass == null)
            innerClass = new InnerClass();
    }

    // 非静态内部类的定义    
    private class InnerClass {        
        //...
    }
}

// 造成内存泄露的原因:
    // a. 当TestActivity销毁时,因非静态内部类单例的引用(innerClass)的生命周期 = 应用App的生命周期、持有外部类TestActivity的引用
    // b. 故 TestActivity无法被GC回收,从而导致内存泄漏
  • 解决方案 
    1. 将非静态内部类设置为:静态内部类(静态内部类默认不持有外部类的引用)
    2. 该内部类抽取出来封装成一个单例
    3. 尽量 避免 非静态内部类所创建的实例 = 静态

5.3.2 多线程:AsyncTask、实现Runnable接口、继承Thread类

  • 储备知识
    多线程的使用方法 = 非静态内部类 / 匿名类;即 线程类 属于 非静态内部类 / 匿名类
  • 泄露原因
    当 工作线程正在处理任务 & 外部类需销毁时, 由于 工作线程实例 持有外部类引用,将使得外部类无法被垃圾回收器(GC)回收,从而造成 内存泄露
  • 实例演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解决方案
    从上面可看出,造成内存泄露的原因有2个关键条件:
  1. 存在 ”工作线程实例 持有外部类引用“ 的引用关系
  2. 工作线程实例的生命周期 > 外部类的生命周期,即工作线程仍在运行 而 外部类需销毁

解决方案的思路 = 使得上述任1条件不成立 即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5.3.3 消息传递机制:Handler

具体请看文章:Android 内存泄露:详解 Handler 内存泄露的原因

5.4 资源对象使用后未关闭

  • 泄露原因
    对于资源的使用(如 广播BraodcastReceiver、文件流File、数据库游标Cursor、图片资源Bitmap等),若在Activity销毁时无及时关闭 / 注销这些资源,则这些资源将不会被回收,从而造成内存泄漏

  • 解决方案
    Activity销毁时 及时关闭 / 注销资源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5.5 其他使用

  • 除了上述4种常见情况,还有一些日常的使用会导致内存泄露
  • 主要包括:ContextWebViewAdapter,具体介绍如下

示意图

5.6 总结

下面,我将用一张图总结Android中内存泄露的原因 & 解决方案

示意图


6. 辅助分析内存泄露的工具

内存泄露方面使用MAT工具定位分析。

  • 准备条件:

1)手机是开发版room(建议使用小米的开发版room)

2)手机开启root权限,可以下载一个root explorer获取root权限

  • 操作步骤:

使用Androidstudio—>tools—>Android Device Monitor->进入DDMS 

1)界面中选出应用程序的包名 

2)点击Update Heap来更新统计信息(实现界面操作) 

3)开始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点击Cause GC

4)点击Dump HPROF file,将该应用当前的内存信息保存成hprof文件

图片
图1

如果是用 MATEclipse 插件获取的 Dump文件,则不需要经过转换,Adt会自动进行转换然后打开;如果不是DDMS Dump 出的文件要经过转换才能被 MAT识别,进入到android sdk提供hprof-conv工具目录下,(一般位于sdk/platform-tools下)。输入命令 ./hprof-convxxx-a.hprof xxx-b.hprof进行转换。

利用MAT打开转换后的 hprof文件:

图片
图2

图片
图3

Histogram图表中主要统计了消耗占比较高的类的实例数量及占用空间 
Dorminator Tree(支配树)支配树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对象的retained heap

1、Histogram查询

用的最多的功能是 Histogram,点击 Actions下的 Histogram项将得到 Histogram结果,它按类名将所有的实例对象列出来,可以点击表头进行排序,在表的第一行可以输入正则表达式来匹配结果,我们一般查看Activity和Fragment是否有内存泄露,一般Fragmen会有混淆,所以需要QA保留好对应的mapping文件。

图片
图4

2、选中占用内存最大的Activity->右键—>Merge Shortest Path To GC Roots->exclude allphantom/weak/soft etc. references

Merge Shortest Path To GC Roots 它能够从当前内存映像中找到一条指定对象所在的到GC Root的最短路径。这个功能还附带了其他几个选项,这几个选项分别指明了计算最短路径的时候是否是需要排除弱引用、软引用及影子引用等,一般来说这三种类型的引用都不会是造成内存泄漏的原因,因为JVM迟早是会回收只存在这三种引用的资源的,所以在dump内存映像之前我们都会手动触发一次gc,同时在找最短引用路径的时候也会选择上exclude all phantom/weak/soft etc. references选项,排除来自这三种引用的干扰。

3、结果如下图,由图可以看出   com.android.org.chromium.android_webview.Aw-

PasswordHandler @0x42cbee10 组件始终调用com.baidu.next.tieba.reply.activity.

ReplyDetailActivity @0x42bd52d8这个函数,导致内存泄漏问题。

图片
图5

日行一善, 日写一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yuan2016/p/1429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