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神经网络—java实现(转载)

神经网络的结构

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由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组成。隐含层的个数+输出层的个数=神经网络的层数,也就是说神经网络的层数不包括输入层。下面是一个三层的神经网络,包含了两层隐含层,一个输出层。其中第一层隐含层的节点数为3,第二层的节点数为2,输出层的节点数为1;输入层为样本的两个特征X1,X2.

图1 三层神经网络

在神经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都与上一层的所有节点相连,称为全连接。神经网络的上一层输出的数据是下一层的输入数据。在图中的神经网络中,原始的输入数据,通过第一层隐含层的计算得出的输出数据,会传到第二层隐含层。而第二层的输出,又会作为输出层的输入数据。

神经网络中的每一层(除了输入层)都是由神经元组成,也称为节点。每一个神经元都相当于一个感知器。如下图:

图2 单个神经元

 在神经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将计算出特征矩阵X与权值矩阵的加权和,得到净输入e,然后通过激励函数f(e)得到该节点的输出y。在图1中,每条连线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权值。

在神经网络中,可以添加输出层节点的个数来解决多分类问题。有四个类别需要分类则,则输出层的节点个数可以设为4个节点,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类别。

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分为两个过程:1、向前传播得到预测数据;2、反向传播更新权重。如下图所示:

图3 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第一步、向前传播得到预测数据:向前传播的过程,即数据从输入层输入,经过隐含层,输出层的计算得到预测值,预测值为输出层的输出结果。网络层的输出即,该层中所有节点(神经元)的输出值的集合。我们以图一的神经网络结构为例,分析向前传播过程。

1.得到隐含层的输出y1,y2,y3

2.获取到第二层的隐含层输出y4,y5,输入的数据也就是第一层隐含层的输出数据y1,y2,y3

 

3、通过输出层,得到最后的预测值y。

第二步、反向传播更新权重:根据样本的真实类标,计算模型预测的结果与真实类标的误差。然后将该误差反向传播到各个隐含层。计算出各层的误差,再根据各层的误差,更新权重。

1.计算输出层的误差:其中z为该样本的类标

2计算第二层隐含层的误差

3.计算第一次隐含层的误差:

4、更新权重:新的权值=原权值+学习速率×该节点的误差×激励函数的导函数的值(f(e)的倒数)×与该节点相连的输入值

 4.1更新输入层与第一层隐含层之间的权值:

 

4.2更新第一层隐含层与第二层隐含层之间的权值

4.3更新第二层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

以上就是反向传播的过程。误差从输出层反向的传到输入层,然后再从输入层向前更新权值。

BP神经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一) BP神经网络的设计

1.设计网络的结构:

本次实验采用java语言实现。设计了包含一个隐含层的神经网络,即一个2层的神经网络。

每层都含有一个一维X特征矩阵即为输入数据,一个二维W权值矩阵,一个一维的误差矩阵error,同时该神经网络中还包含了一个一维的目标矩阵target,记录样本的真实类标。

X特征矩阵:第一层隐含层的X矩阵的长度为输入层输入数据的特征个数+1,隐含层的X矩阵的长度则是上一层的节点的个数+1,X[0]=1。

W权值矩阵:第一维的长度设计为节点(即神经元)的个数,第二维的长度设计为上一层节点的个数+1;W[0][0]为该节点的偏置量

error误差矩阵:数组长度设计为该层的节点个数。 

目标矩阵target:输出层的节点个数与其一致。

激活函数:采用sigmoid函数:1/1+e-x

2.神经网络的计算过程

按照以上的设计,向前传播得到下一层的输出结果,如图所示: 

求误差过程,如图所示:

反向传播过程,调整权值,如图所示:

(二) BP神经网络的实现

一、向前传播得到预测数据:

1.初始化权值
2.训练数据集:
  2.1、导入训练数据集和目标值;
  2.2、向前传播得到输出值;
    2.2.1、获取隐含层的输出
    2.2.2、获取输出层的输出
二、反向传播更新权重
 1、获取输出层的误差;
 2、获取隐含层的误差;
 3、更新隐含层的权值;
 4、更新输出层的权值;
三.测试神经网络
  3.3 向前传播得到预测值;

代码如下:

View Code

(二) BP神经网络的测试

用上面实现的BP神经网络来训练模型,自动判断它是正数还是复数,奇数还是偶数.

View Code

在BP神经网络中, 学习速率,训练集,以及训练次数,都会影响到最终模型的泛化能力。因此,在设计模型时,节点的个数,学习速率的大小,以及训练次数都是需要考虑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ongchang95/p/852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