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触发盲目推进城镇化极易触发金融危机

本文笔者在上海游玩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这段时间就有想写几篇关于中国触发的文章,所以回家到之后就奋笔疾书的写出来发布了

     有媒体称,虽然近期中央当局已反对了“40万亿城镇化草案”,但各级地方当局却对城镇化进程情有独钟,仅当初各地已颁布的数据来看,全国各省、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愈20万亿元。其中四川省为4.3万亿元、贵州省为1.7万亿元、广西为1.5万亿元、江西省为6694亿元、广东省为7869亿元、云南省为3770亿元。本来地方当局举债无外乎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而当初又多了一个“城镇化”的幌子。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5月29日在北京表现,当初中国中央和地方当局债务已占到了GDP的50%,同时,响应的“增扩”财政赤字在2012年大约为GDP的10%。在“宿债未清,新债又起”的情况下,地方当局再举债弄城镇化拥有不小的风险。当然,也有海内专家指出,中国GDP有将60万亿,而中央当局和地方当局总的债务也不到30万亿,占比50%,这绝对于美国债务总额占GDP100%,日本占200%而言,中国当局通过举债履行城镇化的空间还有很大。

     要说城镇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起码可以给正处于探底周期和结构转型的中国经济注入不竭的驱动力,更何况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有只有50%,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放慢城镇化发展的策略,自然备受各地方当局的青睐。但是笔者认为,城镇化建设有一个循序推动的过程,如果仅靠各地方当局一窝蜂的盲目合作,极易引爆金融危机。

      首先,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靠行政气力推动的城镇化,所获得的回报非常无限且耗资巨大。从经济回报上看,一些地方当局在面对经济衰退的不良背景下,早就在客岁履行了城镇化改造进程,但是随着大批商品房的完工,并未能吸引大批外来人口的流入,原因是外地的基础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配套设施的发展并没有同步跟上,这就造成了全国40多座城市涌现了大面积鬼城现象,这个名单当初还在扩大,所以盲目推动城镇化进程,对拉动经济的效果非常无限。

    每日一道理
那蝴蝶花依然花开花落,而我心中的蝴蝶早已化作雄鹰飞向了广阔的蓝天。

     从资金耗用方面看,根据国开行行长郑之杰在《中国金融》上撰文称,中国城镇化最少需要50万亿投资才能满足一直增长的城镇化需求。这其中包含当局要加大外地基础设施投入,还要让城市的新住民真正安居上去,当局更要着力发展基础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症结还要处理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让外来人员与外地市民享用平等的待遇,这笔费用的确空间巨大。若不引入官方气力,摸索出一条可延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光靠当局投资的城镇化建设是不可延续的。

     再者,在当局的勉励下,银行业也热中将放贷投向城镇化建设。银监会日前下发文件,明白支持城镇化建设融资。不仅大银行、股份制银行普遍展开城镇化融资服务,城市商业银行也都投身于其中。与发达国家绝对独立的银行业不同,中国的银行业更倾向于听命行政命令,对地方当局的城镇化贷款要求惟命是从,而不是考量自身的金融安全,以及其还本付息的能力,这样极易引发金融风险。

     最后,仅当初地方当局融资平台的债务尚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或延迟还款期来防止信贷危机的发生,已不具备继承举债的能力,如果当初再继承盲目推动城镇化,可能会使一些地方当局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要知道,当初还未城镇化的多是经济基础本身就欠好的地域,这些地域税收本来就少,当局多是用饭财政,维持日常开支后所剩无几,即便在这类情况下当初也已债台高筑,要再进行举债弄城镇化建设估计要把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收入都透支光了,不发生金融危机才是怪事。

     经济转型之根本在于从过去追求数量的“速度经济”向追求品质的“价值经济”转化,而城镇化的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循序渐进,以人为本,引入各方气力共同推动的城镇化才能真正起到启动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此时城镇化的红利才能真正释放。各地当初一窝蜂的城镇化方式,不仅无助于经济结构转型,还会将中国逼入更深的债务危机深渊。

文章结束给大家分享下程序员的一些笑话语录: 与女友分手两月有余,精神萎靡,面带菜色。家人介绍一女孩,昨日与其相亲。女孩果然漂亮,一向吝啬的我决定破例请她吃晚饭。
选了一个蛮贵的西餐厅,点了比较贵的菜。女孩眉开眼笑,与我谈得很投机。聊着聊着,她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吧。”“ok”
  “一只螳螂要给一只雌蝴蝶介绍对象,见面时发现对方是只雄蜘蛛。见面后螳螂问蝴蝶‘如何?’,‘他长的太难看了’,‘别看人家长的丑,人家还有网站呢’。”
  “呵呵………”我笑。忽然她问:“你有网站吗?”  

--------------------------------- 原创文章 By
中国和触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yuyuanm/p/311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