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面的墙》读书笔记

读书的意义在于使用书中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心智,一本读完了看完了,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还要对书籍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并且要对书中的知识进行,反复实践,思考,验证,内化于心,养成习惯。
读这本书是因为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自己平时也有所感悟,平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都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固定模式去行动,按照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导致自己一直没有进步,没有改变,天天周而复始,生活就像一滩死水,每天按部就班的起床,睡觉,吃饭,上班,两点一线。上班了也是天天重复,重复做自己已经很熟练,第一年工作就掌握的技能。不去认识新的朋友,不去联系维护人脉关系,不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也不好好反思自我,及时有浅显的反思自我,也不去制定行动计划去改变自我的行为。就这样日复一日,得过且过,每天重复重复,一年就像过了一天。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急需要一本这样的关于拆除自己的思维之墙的书,来给自己指点迷津。但是一本书它的内容是有限的,作者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我不能期待读完这一本书就能够获得解决上面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是读一本书不管是好的坏的,他总能让你学到些东西。这本书到现在为止才读一遍,我给的评分是三颗星,有可能是自己读的时候没怎么用心,书中有些篇章的观点没有提炼总结出来,自己也没有留下多大的印象,也可能是作者讲的比较含蓄,有些东西需要让读者去悟,去猜测,去思考。而我只是浅浅的读一遍。但是也有一些章节,我试图努力去抓住作者行文的主旨,却怎么也抓不住。就是读起来感觉主题不是很明确,不像读《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样那么主题明确,清晰,读起来那么清晰明朗。
废话不多说了,凭第一印象,去抓取书中有用的观点如下,其他一些隐蔽观点待回读的时候再进行整理。以下为读完之后留下的印象观点。
观点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坏的开始是成功的三分之一,很多时候我们打算做一件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想着,等条件都达到之后,才开始,等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在开始,等过了这段时间在开始,等,我不忙的时候,等天气好一点的时候,等我的钱在多一点的时候,等等,往往因为我们的等待,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因此当你准备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立马就开始去做,不要管是好的开始还是坏的开始。
观点二:不要只和结婚的人谈恋爱。书中的一段经典文字,最好的方式是——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级你就该两情相悦一段,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最糟糕的方式莫过于这样——年轻的时候你遇见谁都想白头偕老,年老的时候你看到谁都一见钟情。职业也一样,年轻的时候你应该凭借着好奇,尽可能多的尝试和体验一些工作,慢慢地在其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最后自己专注于投资其中的一个,最糟糕的往往是年轻的时候你看到什么都想做一辈子,等到年老的时候你还总是这样,什么都只能做一阵子。
观点三:不要被别人的工作的外表光鲜给迷惑了,避免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来的思维怪圈,你要做的应该是追从你自己的内心,专注你自己的目标,一切的行为都要为你的目标服务。
观点四: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你心里构建的世界,你看不到你不感兴趣,不关注的世界。比如你对车不感兴趣,你在路上就会忽略车的种类与品牌,当你对车感兴趣的时候,你没看到一辆车就能想起来它的品牌。
观点五: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观点六:女人为什么不认识路,因为女人不认识路这个信念彻底摧毁了小M在开车认路方面的能力,让她在这个方面极度不自信,恐惧感也由此而生。如果只是丧失开车不认路的自信,其实对我们的生命妨碍不大,但是如果在生命的其他方面,我们也一点点丧失自信,我们的生命就会慢慢的关上所有的门。因此要做一个自信的男人,相信自己能,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为什么你感觉你的很多能力慢慢的都退化了,觉得自己越来越弱了,没有刚开始毕业出来的时候那么有斗志自信,有激情了,因为你正在一步步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你的自卑正在一点点的吞噬你。
观点七:提升你安全感的六招。
1.小范围的冒险,在安全的环境下小范围的冒一冒险吧,在不认识的人中,做自己一直不好意思做的事情。
2.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脱离你的舒适区,不断的给自己设定目标,以及挑战,
3.做一个恐惧的保险箱,把你的恐惧装在保险箱里面。
4.设定一些启动安全模式的按钮。就是你以前成功的案例。
5.面对恐惧触底反弹。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的最坏结果,然后打算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找到你内心最深的恐惧,把脸转向它,准备作战,恐惧就会烟消云散。
观点八:生命就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他,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绝,所以生命也躲开他,跳舞,像没有人看着那样;热恋,像从未受过伤那样,唱歌,像无人听着那样,活着就把人间当做天堂,做自己。
观点九:
安装掌控者模式,而不是受害者模式。
受害者模式向外找原因,抱怨,发泄,指责推卸责任,期待获得被同情,受害者最擅长的两件事情,这也不关我事,那也不关我事。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是:这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太累了,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太好了,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小时候没有这个条件,不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受害者模式用受害来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掌控模式向内找原因,找到新的可能性,自省觉得自己可以应付一切,有动力再去尝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ggood/p/727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