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读书】All life is problem solving

书籍:《开放的智力》

  采铜是我在知乎关注最早的大V之一,那时我脑里有一大堆疑惑和问题,是他的答案帮助我理清了思绪。我从他身上学习到对书籍的爱好,对思维方法的关注,对智慧的向往。读这本小集子时,我还是不断受到启发。

  一、学习知识最高效的方法。

       学习新知识时,我们大体走过的路程是这样的:理解该领域概念术语→理解不了的地方进行局部强化理解→理论用于实践→实践反馈。说一个路线图容易,但实际学习中,遭遇的任何一个细节问题都有可能阻碍我们掌握这门知识。比如「畏难情绪」、「没耐心」、「坚持不了」、「不懂」、「动力不足」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放弃学习这门知识的原因。

   上大学以来,有很多老师教过我,他/她们大多一上讲台就开始讲这门课的概念,术语,做题,练习。我迷迷糊糊听完一学期,再迷迷糊糊参加考试,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直到有段时期我生活中遇到了一个问题,我被这问题缠得不行,朝思暮想,辗转反侧。我查书,上网翻网友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在这问题的延伸之下,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后来,我拿这段经历与我在学校的低效学习情况相对比,终于找到我为什么总是感觉在学校没学到什么或者学到也不知道怎么用的原因了。那就是:在学习一样东西前,我对它没有疑问!

  采铜下面这段话印证了我这一想法:

成功的学习,必须放置在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当有一个你热爱的东西、你迫切渴求的东西牵引着你、困惑着你、折磨着你、逼迫着你的时候,你才能非常高效地去学习,去不顾一切地掌握能够化解这个问题情境的任何可能的知识。                                                  

  我面对一门未知的学科,不知道它是因为解决现实中的哪个问题而生,它没有「折磨」过我,没「困惑」过我,没和我产生任何情感上的联系,它直愣愣出现在我面前,就好像拥不拥有这门知识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我自然不会发力去掌握它。

  而我只想到了第一层,没像采铜想得那么深入。他想到了为什么在特定问题情境下我们更能高效的掌握知识。

这种学习的威力,不仅由于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动机,更是由于它在你和你想学的知识之间构建了一种强有力的关联。知识的本质就是相互关联的事实,学习的本质就是理解和创造关联。在你学习的时候,你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些知识和你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它们能怎样推动你,帮助你获得真正的智慧,或者解决真正的问题。

在太多人的眼里,学习就是记忆,你以为你记住你所读过的东西,你就拥有了它们。但这种拥有,并不意味着你能够化用它们,更不用说成为你智慧的一部分,甚至这样的记忆本身也是脆弱的,很容易消退的。

  在特定问题情境下学习,我认为有两个好处:1.有趣的学习过程。2.你会忽视掉消极情绪和他人消极评价。比如你看到时空穿梭被相对论证明为可能,你就想了解它这是为什么。你找资料、书来看,啃了半天,一行字都不明白。朋友们也嘲笑你智商不足,作为普通人偏要去试。但没办法,你还是得看,因为不看,你就会被内心的疑惑折磨,朋友的评论你根本听不进去,虽然到最后你只理解了相对论的千分之一,但也是掌握了知识呀。进一寸自有一寸的欢喜。

  每当我产生新问题的时候,就是我掌握新知识的机会。

  

   二、信息不完备的现实世界中,一个人的行动策略

  我们心中都有理想中自己的样子,为达成这一愿景,我们太习惯定下宏伟目标后,做详尽、完美的计划,然后幻想自己愿景达成,走上人生巅峰。对嘛,要达成心目中那个完美的自己,必须要有对应的完美计划,然后一步不落的执行,最后触碰到那个完美自己。

  可惜,有这样计划的人,都死于拖延症。

  计划太完美,太宏大,不挑个良辰吉日,不沐浴焚香、虔诚顶礼,不就玷污了这份完美吗?然后就拖啊拖,空想着,等待着,时间就一天天流逝了。

  我对这样的经历太有同感,我就是死于要把一切布置完美了才做一件事。直到采铜这句话点醒了我。

「精益创业」里最核心的概念叫做最小化可行产品,就是说创业者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资源制造出一个最轻量级的可被用户试用的产品,发布出去,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优化和革新,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如果你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实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把构建产品的这种思想用于我们的人生,真是受益匪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大多数的决策时,都是处在一个已知和未知交错的动态现实环境之中。现实提供的信息总是不多,你只计划,不及时实现,不马上得到现实的反馈,大量的等待时间就会耗费你宝贵的生命。

  正如采铜锁说,「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他和这个世界相互试探的过程」,你要先拿出自己粗糙的「最小化可行产品」,厚着脸皮拿到众人面前去看,去得到建议或者批评,去得到现实世界的反馈,然后再来改进。

  不要再说我迷茫,我不知道学什么,现在就去试,去和现实世界打交道,不要害怕没有完美的开始就不会有完美的结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因为你不知道怎样才叫完美。你必须去实验,去测试,去把东西做出来,和这个世界产生交互后,你才可能知道一丁一点可能正确的方向。

  现在,立刻,马上,就去做!

  

  最后补充个小八卦,在这本书里,采铜谈到在他读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在网上了解到刘未鹏这个人,刘未鹏虽然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但对心理学的认识和领悟却让他震撼。他认为要是量化心理学造诣的话,十分里,他只能打三分,而刘未鹏至少可以打八分。

  听了这事我什么感觉呢,就是那种我崇拜一个人,然后又得知我崇拜的另一个人也崇拜他时的感觉。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yi/p/527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