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ync 同步文件

一. 场景:利用rsync实现在负载均衡情况下,项目文件代码实现指定频率同步

二. 安装:

1.检测是否安装rsync服务

rpm -qa|grep rsync

2.服务端和客户端安装rsync

yum -y install rsync

也可源码安装

rsync下载地址:http://rsync.samba.org/

安装方式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服务器A,B都安装rsync服务。A为主服务器,A服务器以服务器模式运行rsync,而B则以客户端方式运行rsync。

当A服务器有文件变更时,B同步变更文件。一实现文件同步。

三. 服务端配置:

1. 服务器A配置

vi  /etc/rsyncd.conf                                          #根据自己的文件目录而定

#[globle]
strict modes = yes
port = 873
uid = root
gid = root
user chroot = no
max connections = 5                                     #同时的最大连接数
timeout = 600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进程的pid存放位置
lock file = /var/run/rsyncd.lock                        #locak文件位置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日志文件位置

[eeetb.com-rsyncd]                                      #建立一个同步名,服务器B通过此名称获得同步位置
path = /home/wwwroot                                    #需要同步的文件存放位置
ignore errors
read only = no
list = no
hosts allow = ip,ip                                     #允许服务器B地址,如果是内网可以使用内网IP
auth users = root                                      #允许哪些用户
secrets file = /etc/rsyncd.password                    #指定允许的用户和密码

2. 建立用户密码文件

vi  /etc/rsyncd.password

root:123456 #允许的用户和密码

3. 修改防火墙策略,允许873端口(tcp/udp)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加入下面规则
-A INPUT -s ip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873 -j ACCEPT

4. 启动rsync服务端

/usr/bin/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添加rsyncd开机启动

echo '/usr/bin/rsync --daemon --config=/ect/rsyncd.conf' >>/etc/rc.local 

四. 客户端配置:

1. 客户端服务器B配置

vi  /etc/rsyncd.password
123456  #服务器A设置的密码

2. 启动客户端

/usr/bin/rsync -avzP --delete --progress --exclude=排除的文件 --password-file=/etc/rsyncd.password root@ip地址::eeetb.com-rsyncd /home/wwwroot/

3. 设置定时任务

略。。。

五. 注意:

  • 客户端启动 注意密码文件  文件权限必须为 600  
  • 服务端,客户端密码一致性(注:服务端:用户:密码   客户端: 密码)
  • 定时任务注意 crontab是否启动
  • 阿里云服务安全组 端口是否打开

六 . 基本参数

-v:显示rsync过程中详细信息。可以使用"-vvvv"获取更详细信息。
-P:显示文件传输的进度信息。(实际上"-P"="--partial --progress",其中的"--progress"才是显示进度信息的)。
-n --dry-run  :仅测试传输,而不实际传输。常和"-vvvv"配合使用来查看rsync是如何工作的。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递归传输并保持文件属性。等同于"-rtopgDl"-r --recursive:递归到目录中去。
-t --times:保持mtime属性。强烈建议任何时候都加上"-t",否则目标文件mtime会设置为系统时间,导致下次更新
          :检查出mtime不同从而导致增量传输无效。
-o --owner:保持owner属性(属主)。
-g --group:保持group属性(属组)。
-p --perms:保持perms属性(权限,不包括特殊权限)。
-D        :是"--device --specials"选项的组合,即也拷贝设备文件和特殊文件。
-l --links:如果文件是软链接文件,则拷贝软链接本身而非软链接所指向的对象。
-z        :传输时进行压缩提高效率。
-R --relative:使用相对路径。意味着将命令行中指定的全路径而非路径最尾部的文件名发送给服务端,包括它们的属性。用法见下文示例。
--size-only :默认算法是检查文件大小和mtime不同的文件,使用此选项将只检查文件大小。
-u --update :仅在源mtime比目标已存在文件的mtime新时才拷贝。注意,该选项是接收端判断的,不会影响删除行为。
-d --dirs   :以不递归的方式拷贝目录本身。默认递归时,如果源为"dir1/file1",则不会拷贝dir1目录,使用该选项将拷贝dir1但不拷贝file1。
--max-size  :限制rsync传输的最大文件大小。可以使用单位后缀,还可以是一个小数值(例如:"--max-size=1.5m")
--min-size  :限制rsync传输的最小文件大小。这可以用于禁止传输小文件或那些垃圾文件。
--exclude   :指定排除规则来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
--delete    :以SRC为主,对DEST进行同步。多则删之,少则补之。注意"--delete"是在接收端执行的,所以它是在
            :exclude/include规则生效之后才执行的。
-b --backup :对目标上已存在的文件做一个备份,备份的文件名后默认使用"~"做后缀。
--backup-dir:指定备份文件的保存路径。不指定时默认和待备份文件保存在同一目录下。
-e          :指定所要使用的远程shell程序,默认为ssh。
--port      :连接daemon时使用的端口号,默认为873端口。
--password-file:daemon模式时的密码文件,可以从中读取密码实现非交互式。注意,这不是远程shell认证的密码,而是rsync模块认证的密码。
-W --whole-file:rsync将不再使用增量传输,而是全量传输。在网络带宽高于磁盘带宽时,该选项比增量传输更高效。
--existing  :要求只更新目标端已存在的文件,目标端还不存在的文件不传输。注意,使用相对路径时如果上层目录不存在也不会传输。
--ignore-existing:要求只更新目标端不存在的文件。和"--existing"结合使用有特殊功能,见下文示例。
--remove-source-files:要求删除源端已经成功传输的文件。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mmvik/p/995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