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4-异常处理,网络编程

一、异常处理

1、什么是异常
异常是程序发生错误的信号,程序一旦出错就会抛出异常,程序的运行随即终止

print('start....')
[1,2,3][1000]
print('stop...')
1.1 异常处理的三个特征
异常的追踪信息
异常的类型
异常的内容

2、为何处理异常
为了增强程序的健壮性,即便是程序运行过程中出错了,也不要终止程序
而是捕捉异常并处理:将出错信息记录到日志内

3、如何处理异常?
3.1 语法上的错误SyntaxError,
处理方式一:必须在程序运行前就改正

if 1>3
    print("run...")

3.2 逻辑上的错误
print(x)

l=['a','b']
l[2]


1/0

int('abc')

dic={'name':'egon'}
dic['age']

class Foo:
    pass

Foo.x

3.2 针对逻辑上的异常又分成两种处理方式
3.2.1 错误发生的条件是可以预知的,使用if判断来解决

age=input('>>: ').strip() # 输入的只要不是数字就会出错
if age.isdigit():
    age=int(age)
    if age > 18:
        print('猜大了')
    elif age < 18:
        print('猜大了')
    else:
        print('猜对了')
else:
    print('必须输入数字')

3.2.2 错误发生的条件是无法预知的

print('start...')
try:
    # 有可能会抛出异常的代码
    子代码1
    子代码2
    子代码3
except 异常类型1 as e:
    pass
except 异常类型2 as e:
    pass
...
else:
    如果被检测的子代码块没有异常发生,则会执行else的子代码
finally:
    无论被检测的子代码块有无异常发生,都会执行finally的子代码

print('end...')
# 用法一:
print('start...')

try:
    print('1111111111')
    l=['aaa','bbbb']
    l[3] # 抛出异常IndexError,该行代码同级别的后续代码不会运行
    print('2222222222')
    xxx
    print('33333333')
    dic={'a':1}
    dic['a']
except IndexError as e:
    print('异常的信息: ',e)

print('end....')


# 用法二:
print('start...')

try:
    print('1111111111')
    l=['aaa','bbbb']
    # l[3] # 抛出异常IndexError,该行代码同级别的后续代码不会运行
    print('2222222222')
    xxx
    print('33333333')
    dic={'a':1}
    dic['a']
except IndexError as e:
    print('异常的信息: ',e)
except NameError as e:
    print('异常的信息: ',e)

print('end....')


# 用法三:
print('start...')

try:
    print('1111111111')
    l = ['aaa', 'bbbb']
    l[3] # 抛出异常IndexError,该行代码同级别的后续代码不会运行
    print('2222222222')
    xxx
    print('33333333')
    dic = {'a': 1}
    dic['aaa']
# except (IndexError, NameError) as e:
#     print('异常的信息: ', e)
# except KeyError as e:
#     print('字典的key不存在: ', e)
except Exception as e:  # 万能异常
    print('所有异常都可以匹配的到')
print('end....')


# 用法四:else不能单独与try配合使用,必须要搭配except
print('start...')

try:
    print('1111111111')
    print('2222222222')
    print('33333333')
except Exception as e:  # 万能异常
    print('所有异常都可以匹配的到')
else:
    print('====>')

print('end....')

用法五:finally可以单独与try配合使用

print('start...')

try:
    print('1111111111')
    l = ['aaa', 'bbbb']
    l[3] # 抛出异常IndexError,该行代码同级别的后续代码不会运行
    print('2222222222')
    xxx
    print('33333333')
    dic = {'a': 1}
    dic['aaa']
finally: # 不处理异常,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执行finally的子代码
    print('====》》》》》应该把被检测代码中回收系统资源的代码放到这里')

print('end....')

二、网络编程

1、CS架构与BS架构
Client<===========>Server

客户端软件send 服务端软件recv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物理介质=====>计算机硬件


Browser<===========>Server

2、网络通信
网络存在的意义就是跨地域数据传输=》称之为通信
网络=物理链接介质+互联网通信协议

3、OSI七层协议(物链网传会表应)
五层协议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协议:规定数据的组织格式
格式:头部+数据部分

封包裹的过程:数据外加头
拆包裹的过程:拆掉头获取数据

4、五层协议
计算机1: 计算机2:

应用层 应用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交互机===========> 物理层
0101010101010

(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数据

 物理层由来:上面提到,孤立的计算机之间要想一起玩,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数据链路层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

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ethernet规定

  • 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
  •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                        data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

  •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

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就分片发送

mac地址:

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标地址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都必须具备网卡,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

mac地址: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烧制上一个世界唯一的mac地址,长度为48位2进制,通常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

广播:

有了mac地址,同一网络内的两台主机就可以通信了(一台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取另外一台主机的mac地址)

ethernet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即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

网络层由来:有了ethernet、mac地址、广播的发送方式,世界上的计算机就可以彼此通信了,问题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是由

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小的局域网组成的,那么如果所有的通信都采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那么一台机器发送的包全世界都会收到,

这就不仅仅是效率低的问题了,这会是一种灾难

网络层功能: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来区分不同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即网络地址

IP协议:

  • 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ip协议,它定义的地址称之为ip地址,广泛采用的v4版本即ipv4,它规定网络地址由32位2进制表示
  • 范围0.0.0.0-255.255.255.255
  • 一个ip地址通常写成四段十进制数,例:172.16.10.1

ip地址分成两部分

  • 网络部分:标识子网
  • 主机部分:标识主机

注意:单纯的ip地址段只是标识了ip地址的种类,从网络部分或主机部分都无法辨识一个ip所处的子网

子网掩码

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它在形式上等同于IP地址,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比如,IP地址172.16.10.1,如果已知网络部分是前24位,主机部分是后8位,那么子网络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写成十进制就是255.255.255.0。

知道”子网掩码”,我们就能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处在同一个子网络。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否则为0),然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是的话,就表明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否则就不是。

总结一下,IP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另一个是确定哪些地址在同一个子网络。

ip数据包

ip数据包也分为head和data部分,无须为ip包定义单独的栏位,直接放入以太网包的data部分

head:长度为20到60字节

data:最长为65,515字节。

而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长只有1500字节。因此,如果IP数据包超过了1500字节,它就需要分割成几个以太网数据包,分开发送了。

以太网头                ip 头                                     ip数据                                

 ARP协议

arp协议由来: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即广播的方式,所有上层的包到最后都要封装上以太网头,然后通过以太网协议发送,在谈及以太网协议时候,我门了解到

通信是基于mac的广播方式实现,计算机在发包时,获取自身的mac是容易的,如何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就需要通过arp协议

arp协议功能: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包,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协议工作方式:每台主机ip都是已知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zang/p/1271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