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Body注解和@RequestParam注解

 @RequestBody 主要用来接收前端传递给后端的json字符串中的数据的(请求体中的数据的);GET方式无请求体,所以使用 @RequestBody 接收数据时,前端不能使用GET方式提交数据,而是用POST方式进行提交。在后端的同一个接收方法里, @RequestBody 与 @RequestParam() 可以同时使用, @RequestBody 最多只能有一个,而 @RequestParam() 可以有多个。

注:一个请求,只有一个RequestBody;一个请求,可以有多个RequestParam。

注:当同时使用@RequestParam() 和 @RequestBody 时, @RequestParam() 指定的参数可以是普通元素、
       数组、集合、对象等等(即:当, @RequestBody  与 @RequestParam() 可以同时使用时,原SpringMVC接收
       参数的机制不变,只不过RequestBody 接收的是请求体里面的数据;而RequestParam接收的是key-value
       里面的参数,所以它会被切面进行处理从而可以用普通元素、数组、集合、对象等接收)。
       即:如果参数是放在请求体中,传入后台的话,那么后台要用 @RequestBody 才能接收到;如果不是放在
              请求体中的话(拼接在请求路径后的参数),那么后台接收前台传过来的参数时,要用 @RequestParam 来接收,或者形参前
              什么也不写也能接收。

注:如果参数前写了 @RequestParam(xxx) ,那么前端必须有对应的xxx名字才行(不管其是否有值,当然可以通
       过设置该注解的required属性来调节是否必须传),如果没有xxx名的话,那么请求会出错,报400。

注:如果参数前不写 @RequestParam(xxx) 的话,那么前端可以有可以没有对应的xxx名字,如果有xxx名
       的话,那么就会自动匹配;没有的话,请求也能正确发送。
       追注:这里与feign消费服务时不同;feign消费服务时,如果参数前什么也不写,那么会被默认是
                  @RequestBody 的。

如果后端参数是一个对象,且该参数前是以 @RequestBody 修饰的,那么前端传递json参数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后端 @RequestBody 注解对应的类在将HTTP的输入流(含请求体)装配到目标类(即: @RequestBody 后面的类)时,会根据json字符串中的key来匹配对应实体类的属性,如果匹配一致且json中的该key对应的值符合(或可转换为),这一条会在下面详细分析,其他的都可简单略过,但是本文末的核心逻辑代码以及几个结论一定要看! 实体类的对应属性的类型要求时,会调用实体类的setter方法将值赋给该属性。

  • json字符串中,如果value为""的话,后端对应属性如果是String类型的,那么接受到的就是"",如果是后端属性的类型是Integer、Double等类型,那么接收到的就是null。

  • json字符串中,如果value为null的话,后端对应收到的就是null。

  • 如果某个参数没有value的话,在传json字符串给后端时,要么干脆就不把该字段写到json字符串中;要么写value时, 必须有值,null  或""都行。千万不能有类似"stature":,这样的写法,如:

注:关于 @RequestParam() 的用法,这里就不再一一说明了,可详见 《程序员成长笔记(一)》中的相关章节。

小结:

1. 如果参数是放在请求体中,那么后台要用 @RequestBody 进行接收;

2. 如果参数不是放在请求体中,而是拼接在请求路径之后,那么后台要用 @RequestParam 进行接收

本文转自:https://blog.csdn.net/justry_deng/article/details/80972817  的基础部分,后面的核心部分能力有限,目前无法阅读,留待后续研究

每天一点点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lin-unit/p/1378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