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大学偷的懒,是日后打脸的巴掌

1

暑假前, 师弟S希望我推荐他去DC律所的本地分所实习。

S知道我之前在DC分所实习过,特地告诉我想跟着某某合伙人学习。我见他很在意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愿意帮他,就让他先发个简历过来。

我看到S简历的时候就傻眼了。A4大小的纸上找不到任何有关法律本专业的信息,看上去最厉害的也就是某次青协上街宣传环保,或是某次学生会举办的小型辩论赛得奖,还是个亚军。这样的简历,让我很难有勇气递给律所合伙人看,我建议他增加一点专业相关的经历。

他回答我,没有了。我提醒他,你可以写你会“法律检索”呀。他说不会。我很惊讶,因为平日里关系不错,之前在微信里多次转发给他智合的免费沙龙课,当中就有法律检索培训。他很不好意思地承认没有看,因为其他事耽误了。

我试图再次帮他挖掘自己的经历,结果很不理想。S没有参加学术挑战杯比赛,因而没有法律相关论文得奖,而据我所知这是本科生最简单的论文获奖方式。S也没有参加院内的模拟法庭队,因而也没有任何法律文书写作和举证质证的模拟训练。英语方面,S也只是刚过四级,学校毕业不要求六级所以就没有考。

不同于一线城市的律所,我所在城市的律所没有让实习生犯错的机会,也不愿意培养实习生——精力成本太高。我只好告诉S,他的简历即使我帮忙递到合伙人手里,也不太可能有结果。合伙人需要能做事的实习生,法律检索技能已经是最低要求。

对于这些经历缺失,S一开始都用“别的事耽误了”来解释,最后他在我的询问下不好意思地承认道:“都是我太懒了。”说完这话,偷过的懒瞬时变成了巴掌,啪啪打在他的脸上。

2

记得蔡康永说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真的是这样。

自己以前不喜欢听歌唱歌,即使后来发现唱歌是一项社交技能,也没有去有意识地尝试。以至于朋友们说起要去唱歌,我都委婉拒绝。即使遇上难以推脱的邀请,我也只能坐在一旁听别人唱,尴尬无比。

虽然,少有什么事请是严格意义上的“必须会”,但有些事情因为偷懒而不去尝试和学习,碰上了就是一脸尴尬,满心遗憾。

偷懒里面会闻到侥幸的味道:没事的,不会又能怎样,实在不行再学呗。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好看的风景。

3

认识安迪的时候,她是某校公益团队的负责人。她给人一种说话得体,做事干练的感觉,操办活动时严密有序。但她的学校背景不算太好,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理工科学校。

去年的一天,她说起约我见面,要咨询我法律硕士考研的事情。我知道她本科专业的是数控自动化,鉴于她的专业和学校背景,我对她的这个想法有些怀疑。“我学校太差了,我和身边的Low逼无法沟通。我想读法律,我想考P大,希望你指点我如何收集信息。”安迪开门见山,快人快语,但是事后她坦白说道:“要不要尝试迈出第一步,纠结到失眠。”

那次见面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安迪,她的朋友圈再也没有更新过。后来看见,她在人去楼空的人人网每天会有两个状态的更新:一个是早上六点的“签到打卡”;一个是晚上十点半的“收拾回寝”;定位都是图书馆。直到今年暑假,她给我发来一个定位,是P大的未名湖,她以专业课第二的成绩被录取。

后来见面聊天时,她说当初特不希望以后穿梭于各种自动化车间,那样的生活会被廉价感包裹。所以她下定决心后,复习期间的一年里,拒绝了各种社交活动,辞去了学校社团的所有职务,甚至婉拒了学院里留校辅导员的名额。“没有什么可惜的,知道自己要去的哪就好。”她说这话的脸上挂满了自信。

当大多数人所谓的决心,装完B就忘了。安迪既未虚张声势,也没怨天尤人,当她不安于现状,又没有得到一些特别向往的机会时,唯一的原因就是自己还不够好,或还没准备好。所以继续努力,让自己deserve it,就是了。

4

有人会担心地问:现在开始,来得及吗?答案是: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最好现在开始,即刻行动。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天生附带了各种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竖起了重重无形的障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

心理学家埃伦提醒过她的读者: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一句话: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跨出第一步就是最好的准备。活用《精益创业》一书中“最小可行性产品“的商业观点,你的行动不必万事俱备。一个最小可行性的行动就是你的第一步,在跨出第一步后基于现实的反馈,不断修改和更新你的计划。有时候一味的“再等等”,只是为偷懒找台阶而不是等待时机。

不行动起来,一年后的你还是现在的你。你的英语照样没有进步,你的工作照样没有起色,你的身体甚至更胖了一点,以及更多你想做的事情照样也只是想想。你永远停留在焦虑和反复思考里,对自身的改变没有任何益处。

每次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日后打脸的巴掌。而一件再难的事,只有开始做了,它就在变得容易的路上。

转: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M3MDQwMA==&mid=2652211976&idx=1&sn=6013c7e34ec05e1375e11bda1812c825&scene=0&ptlang=2052&ADUIN=1013005772&ADSESSION=1471950819&ADTAG=CLIENT.QQ.5479_.0&ADPUBNO=26582#wechat_redirec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h0102/p/580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