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投标管理系统

springmvc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learn" />

<context:annotation-config />

<mvc:default-servlet-handler />

在springMVC-servlet.xml中配置<mvc:default-servlet-handler />后,会在Spring MVC上下文中定义一个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resource.DefaultServletHttpRequestHandler,它会像一个检查员,对进入DispatcherServlet的URL进行筛查,如果发现是静态资源的请求,就将该请求转由Web应用服务器默认的Servlet处理,如果不是静态资源的请求,才由DispatcherServlet继续处理。

方法2.采用<mvc:resources />

<mvc:default-servlet-handler />将静态资源的处理经由Spring MVC框架交回Web应用服务器处理。而<mvc:resources />更进一步,由Spring MVC框架自己处理静态资源,并添加一些有用的附加值功能。

首先,<mvc:resources />允许静态资源放在任何地方,如WEB-INF目录下、类路径下等,你甚至可以将JavaScript等静态文件打到JAR包中。通过location属性指定静态资源的位置,由于location属性是Resources类型,因此可以使用诸如"classpath:"等的资源前缀指定资源位置。传统Web容器的静态资源只能放在Web容器的根路径下,<mvc:resources />完全打破了这个限制。

其次,<mvc:resources />依据当前著名的Page Speed、YSlow等浏览器优化原则对静态资源提供优化。你可以通过cacheSeconds属性指定静态资源在浏览器端的缓存时间,一般可将该时间设置为一年,以充分利用浏览器端的缓存。在输出静态资源时,会根据配置设置好响应报文头的Expires 和 Cache-Control值。

在接收到静态资源的获取请求时,会检查请求头的Last-Modified值,如果静态资源没有发生变化,则直接返回303相应状态码,提示客户端使用浏览器缓存的数据,而非将静态资源的内容输出到客户端,以充分节省带宽,提高程序性能。

在springMVC-servlet中添加如下配置:

<mvc:resources location="/,classpath:/META-INF/publicResources/" mapping="/resources/**"/>

以上配置将Web根路径"/"及类路径下 /META-INF/publicResources/ 的目录映射为/resources路径。假设Web根路径下拥有images、js这两个资源目录,在images下面有bg.gif图片,在js下面有test.js文件,则可以通过 /resources/images/bg.gif 和 /resources/js/test.js 访问这二个静态资源。

假设WebRoot还拥有images/bg1.gif 及 js/test1.js,则也可以在网页中通过 /resources/images/bg1.gif 及 /resources/js/test1.js 进行引用。

<mvc:annotation-driven>

要使用spring mvc中的@Controller注解,就必须要配置<mvc:annotation-driven />,否则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无法找到控制器并把请求分发到控制器。

<mvc:annotation-driven/>

相当于注册了DefaultAnnotationHandlerMapping和AnnotationMethodHandlerAdapter两个bean,配置一些messageconverter。即解决了@Controller注解的使用前提配置。

<context:annotation-config/>是对包进行扫描,实现注释驱动Bean定义,同时将bean自动注入容器中使用。即解决了@Controller标识的类的bean的注入和使用。

mybatis.xml

<!-- settings是 MyBatis 中极为重要的调整设置,它们会改变 MyBatis 的运行时行为。 -->
    <settings>
        <!-- 该配置影响的所有映射器中配置的缓存的全局开关。默认值true -->
      <setting name="cacheEnabled" value="true"/>
      <!--延迟加载的全局开关。当开启时,所有关联对象都会延迟加载。 特定关联关系中可通过设置fetchType属性来覆盖该项的开关状态。默认值false  -->
      <setting name="lazyLoadingEnabled" value="true"/>
          <!-- 是否允许单一语句返回多结果集(需要兼容驱动)。 默认值true -->
      <setting name="multipleResultSetsEnabled" value="true"/>
      <!-- 使用列标签代替列名。不同的驱动在这方面会有不同的表现, 具体可参考相关驱动文档或通过测试这两种不同的模式来观察所用驱动的结果。默认值true -->
      <setting name="useColumnLabel" value="true"/>
      <!-- 允许 JDBC 支持自动生成主键,需要驱动兼容。 如果设置为 true 则这个设置强制使用自动生成主键,尽管一些驱动不能兼容但仍可正常工作(比如 Derby)。 默认值false  -->
      <setting name="useGeneratedKeys" value="false"/>
     <!--  指定 MyBatis 应如何自动映射列到字段或属性。 NONE 表示取消自动映射;PARTIAL 只会自动映射没有定义嵌套结果集映射的结果集。 FULL 会自动映射任意复杂的结果集(无论是否嵌套)。 --> 
     <!-- 默认值PARTIAL -->
      <setting name="autoMappingBehavior" value="PARTIAL"/>
      
      <setting name="autoMappingUnknownColumnBehavior" value="WARNING"/>
     <!--  配置默认的执行器。SIMPLE 就是普通的执行器;REUSE 执行器会重用预处理语句(prepared statements); BATCH 执行器将重用语句并执行批量更新。默认SIMPLE  -->
      <setting name="defaultExecutorType" value="SIMPLE"/>
      <!-- 设置超时时间,它决定驱动等待数据库响应的秒数。 -->
      <setting name="defaultStatementTimeout" value="25"/>
      
      <setting name="defaultFetchSize" value="100"/>
      <!-- 允许在嵌套语句中使用分页(RowBounds)默认值False -->
      <setting name="safeRowBoundsEnabled" value="false"/>
      <!-- 是否开启自动驼峰命名规则(camel case)映射,即从经典数据库列名 A_COLUMN 到经典 Java 属性名 aColumn 的类似映射。  默认false -->
      <setting name="mapUnderscoreToCamelCase" value="false"/>
      <!-- MyBatis 利用本地缓存机制(Local Cache)防止循环引用(circular references)和加速重复嵌套查询。
               默认值为 SESSION,这种情况下会缓存一个会话中执行的所有查询。
               若设置值为 STATEMENT,本地会话仅用在语句执行上,对相同 SqlSession 的不同调用将不会共享数据。  -->
      <setting name="localCacheScope" value="SESSION"/>
      <!-- 当没有为参数提供特定的 JDBC 类型时,为空值指定 JDBC 类型。 某些驱动需要指定列的 JDBC 类型,多数情况直接用一般类型即可,比如 NULL、VARCHAR 或 OTHER。  -->
      <setting name="jdbcTypeForNull" value="OTHER"/>
    <!--   指定哪个对象的方法触发一次延迟加载。  -->
      <setting name="lazyLoadTriggerMethods" value="equals,clone,hashCode,toString"/>
    </setting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zscom/p/1088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