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6.828 Lab 1 Exercise 2》实验报告

本实验链接:mit 6.828 lab1 Exercise2

题目

Exercise 2. Use GDB's si (Step Instruction) command to trace into the ROM BIOS for a few more instructions, and try to guess what it might be doing. You might want to look at Phil Storrs I/O Ports Description, as well as other materials on the 6.828 reference materials page. No need to figure out all the details - just the general idea of what the BIOS is doing first.

解答

使用si命令得到的前22条汇编指令如下。虽然能看懂每条指令的字面意思,但看不懂具体实现的功能,后来参考myk的6.828 Lab1大致理解了基本功能:设置ss和esp寄存器的值,打开A20门(为了后向兼容老芯片)、进入保护模式(需要设置cr0寄存器的PE标志)。

[f000:fff0]    0xffff0:	ljmp   $0xf000,$0xe05b
[f000:e05b]    0xfe05b:	cmpl   $0x0,%cs:0x6ac8
[f000:e062]    0xfe062:	jne    0xfd2e1
[f000:e066]    0xfe066:	xor    %dx,%dx
[f000:e068]    0xfe068:	mov    %dx,%ss
[f000:e06a]    0xfe06a:	mov    $0x7000,%esp
[f000:e070]    0xfe070:	mov    $0xf34c2,%edx
[f000:e076]    0xfe076:	jmp    0xfd15c
[f000:d15c]    0xfd15c:	mov    %eax,%ecx
[f000:d15f]    0xfd15f:	cli    
[f000:d160]    0xfd160:	cld    
[f000:d161]    0xfd161:	mov    $0x8f,%eax
[f000:d167]    0xfd167:	out    %al,$0x70
[f000:d169]    0xfd169:	in     $0x71,%al
[f000:d16b]    0xfd16b:	in     $0x92,%al
[f000:d16d]    0xfd16d:	or     $0x2,%al
[f000:d16f]    0xfd16f:	out    %al,$0x92
[f000:d171]    0xfd171:	lidtw  %cs:0x6ab8
[f000:d177]    0xfd177:	lgdtw  %cs:0x6a74
[f000:d17d]    0xfd17d:	mov    %cr0,%eax
[f000:d180]    0xfd180:	or     $0x1,%eax
[f000:d184]    0xfd184:	mov    %eax,%cr0
[f000:d187]    0xfd187:	ljmpl  $0x8,$0xfd18f

代码笔记

以下是阅读代码过程中整理出来的笔记。

  1. 第一条指令:[f000:fff0] 0xffff0: ljmp $0xf000,$0xe05b

    • CS(CodeSegment)和IP(Instruction Pointer)寄存器一起用于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计算公式: physical address = 16 * segment + offset.
    • PC开始运行时,CS = 0xf000,IP = 0xfff0,对应物理地址为0xffff0.第一条指令做了jmp操作,跳到物理地址为0xfe05b的位置。
  2. CLI:Clear Interupt,禁止中断发生。STL:Set Interupt,允许中断发生。CLI和STI是用来屏蔽中断和恢复中断用的,如设置栈基址SS和偏移地址SP时,需要CLI,因为如果这两条指令被分开了,那么很有可能SS被修改了,但由于中断,而代码跳去其它地方执行了,SP还没来得及修改,就有可能出错。

  3. CLD: Clear Director。STD:Set Director。在字行块传送时使用的,它们决定了块传送的方向。CLD使得传送方向从低地址到高地址,而STD则相反。

  4. 汇编语言中,CPU对外设的操作通过专门的端口读写指令来完成,读端口用IN指令,写端口用OUT指令。进一步理解“端口”的概念可以参考博客理解“统一编址与独立编址、I/O端口与I/O内存”

  5. LIDT: 加载中断描述符。LGDT:加载全局描述符。

  6. 控制寄存器:控制寄存器(CR0~CR3)用于控制和确定处理器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执行任务的特性。CR0中含有控制处理器操作模式和状态的系统控制标志;CR1保留不用;CR2含有导致页错误的线性地址;CR3中含有页目录表物理内存基地址,因此该寄存器也被称为页目录基地址寄存器PDBR(Page-Directory Base address Register)。

    • CR0的4个位:扩展类型位ET、任务切换位TS、仿真位EM和数学存在位MP用于控制80x86浮点(数学)协处理器的操作。
    • CR0的位0是PE(Protection Enable)标志。当设置该位时即开启了保护模式;当复位时即进入实地址模式。这个标志仅开启段级保护,而并没有启用分页机制。若要启用分页机制,那么PE和PG标志都要置位。
    • CR0的位31是PG(Paging,分页)标志。当设置该位时即开启了分页机制;当复位时则禁止分页机制,此时所有线性地址等同于物理地址。在开启这个标志之前必须已经或者同时开启PE标志。即若要启用分页机制,那么PE和PG标志都要置位。
  7. 地址卷绕:用两个 16 位的寄存器左移相加来得到 20 位的内存地址这里还是有问题。那就是两个 16 位数相加所得的最大结果是超过 20 位的。例如段基址 0xffff 左移变成 0xffff0 和偏移量 0xffff 相加得到 0x10ffef 这个内存地址是“溢出”的,怎么办?这里 CPU 被设计出来一个“卷绕”机制,当内存地址超过 20 位则绕回来。举个例子你拿 0x100001 来寻址,我就拿你当作 0x00001 。你超出终点我就把你绕回起点。

  8. A20 gate:现代的 x86 计算机,无论你是 32 位的还是 64 位的,在开机的那一刻 CPU 都是以模拟 16 位模式运行的,地址卷绕机制也是有效的,所以无论你的电脑内存有多大,开机的时候 CPU 的寻址能力只有 1MB,就好像回到 8086 时代一样。那么什么时候才结束 CPU 的 16 位模式运行呢?这由你(操作系统)说了算,现代的计算机都有个“开关”叫 A20 gate,开机的时候 A20 gate 是关闭的,CPU 以 16 位模式运行,当 A20 gate 打开的时候“卷绕”机制失效,内存寻址突破 1MB 限制,我们就可以切换到正常的模式下运行了。那么什么时候才结束 CPU 的 16 位模式运行呢?这由你(操作系统)说了算,现代的计算机都有个“开关”叫 A20 gate,开机的时候 A20 gate 是关闭的,CPU 以 16 位模式运行,当 A20 gate 打开的时候“卷绕”机制失效,内存寻址突破 1MB 限制,我们就可以切换到正常的模式下运行了。

  9. 分段式保护模式下的寻址

    • “保护模式”实现的两种内存管理方式:“分段式和分页式”。
    • 分段式简单来说就是将内存规划出不同的“片段”来分配给不同的程序(也包含操作系统自己)使用。分页式则是将内存规划成大小相同的“页”,再将这些页分配给各个程序使用。
    • 在分段模式下,内存里会有一个“表”,这个“表”里存放了每个内存“片段”的信息(如这个“片段”在内存中的地址,这个“片段”多长等),比如我们现在将内存分成 10 个片段,则这时我们有一个“表”,这个“表”有 10 项分别存放着对应这 10 个内存片段的描述信息。这时我有个数据存放在第 5 个片段中,在第 5 个片段的第 6 个位置上,所以当我们想要读取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们的数据段寄存器里存放的“段基址”是 5 这个数,代表要去第 5 个片段上找,对应的这时候的“偏移量”就是 6 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的找到我们想要的数据里。
    • 而要想实现在分段式保护模式下成功的寻址,操作系统需要做的就是在内存中建立这个“表”,“表”里放好内存分段的描述信息,然后把这个“表”在内存的什么位置,以及这个“表”里有多少个内存分段的描述信息告诉 CPU。这个“表”有个学名叫 GDT 全局描述符表。
    • 在分段式的保护模式下,16 位的“段基址”不再表示内存的物理地址,而是表示 GDT 表的下标,用来根据“段基址”从 GDT 表中取得对应下标的“段描述符”,从“段描述符”中取得真实的内存物理地址后在配合“偏移量”来计算出最终的内存地址。
  10. 从给 x86 通电的一刻开始,CPU 执行的第一段指令是 BIOS 固化在 ROM 上的代码,这个过程是硬件定死的规矩,就是这样。而 BIOS 在硬件自检完成后(你会听到“滴”的一声)会根据你在 BIOS 里设置的启动顺序(硬盘、光驱、USB)读取每个引导设备的第一个扇区 512字节的内容,并判断这段内容的最后 2 字节是否为 0xAA55,如果是说明这个设备是可引导的,于是就将这 512 字节的内容放到内存的 0x7C00 位置,然后告诉 CPU 去执行这个位置的指令。这个过程同样是硬件定死的规矩,就是这样。

备注:第7~10点来自参考文献3《【学习xv6】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

参考资料

  1. myk的6.828 Lab1

  2. 理解“统一编址与独立编址、I/O端口与I/O内存”

  3. 【学习xv6】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uhualong/p/lab01_exercise02_trace_into_bi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