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豕格与网络别字现象

  最近对灯谜的兴趣又起,上网、上BBS猜谜,偶然翻翻谜格,有一个比较难的谜格:亥豕格。该格是由成语“鲁鱼亥豕”而得名。说的是由于“鱼”和“鲁”、“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所以人们就用“鲁鱼亥豕”表示书籍在传抄、刊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典故是这样的: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有趣的是,很多资料在这里也有所出入,或曰:“虚成虎”,这不也正是个鲁鱼亥豕的实例么。还有通假字也是这么来的。又《吕氏春秋·察传》中记载,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於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古人也挺幽默的,这个读史记者把原文意思变成了晋军骑着猪渡河。

  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普及使大量的资讯信息分布在互联网上,Ctrl-C、Ctrl-V也使原来的传抄过程出现谬误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但是因为输入方式的变更等客观原因,使得创作过程中的别字机会反而大大增加。君不见,网络上大量充斥着由同音字组成的语句,或被网虫们所津津乐道,或被网络众生所兼容接受,这正是拼音输入法的杰作。拼音输入法因其易学易用性而被国人所接受,几乎结束了前些年万码奔腾的局面,又以词句输入来掩盖了高重码率方面的缺陷,逐渐淘汰了其它输入法。拼音输入再结合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又造就了新兴的网络语言。前不久看到对网络语言流行的报道新闻及相关评论,的确网络语言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潮流,而且将会是语言的革命,文化的沟壑。

  对于网络语言和别字现象,我认为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IT人员的我们有义务引导网络文化发展,做好过渡。在平常聊天中,不妨轻松一点,与网友同乐;在较正式的场合,如在BBS/论坛上,就应该时刻注意着用语和书写文字的正确;在更正式的场合,如撰写文章、论文时,就更应该警惕不恰当词语和别字的出现(否则可能结果比一般的别字结果严重得多:) )。当然,语言也是与时俱进的,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规范的新词语,也会有该方面的专家来做这件事情。

  btw:如何本文或本人文章中出现什么别字,甚至错误,也请不吝指出。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onderow/p/8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