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man滤波原理

    2017拜拜啦,怎么过元旦呢?当然是果断呆实验室过。。。

    应该是大二的时候首次听说kalman,一直到今天早上,我一看到其5条“黄金公式”,就会找各种理由放弃,看不懂呀。。。但是研究lidar定位需要以此为基础,故立志掌握,然后集中精力看了一天,我发现我居然看懂了。。。作为白巧克力的忠实粉,所以果断先攻读Ta关于kalman的两篇blog,照着第一篇blog的公式推导,虽然没全部推出来,但是对5条公式的来源大致了解了,然后跑了第二篇blog的matlab实例,对照5条公式,感觉明白了什么。。。然后又接着看了授之以渔老师的blog,跑了62楼的matlab代码(源码重复了一遍,删除一半),自己又尝试将K值改为常数并调节常数K的大小(0~1之间),看了效果,然后觉得终于理解了kalman滤波,详细的不赘述,只把自己认为的关键的点Mark下来:

1.所谓kalman滤波本质就是加权信息融合,跟freescale两轮车的互补滤波原理是一样的,即利用两种信息(信息1的毛刺大但是无漂移,而信息2的毛刺小但是漂移严重(类似于无反馈的开环系统以及没有闭环检测的Odometry))之间的偏差error来周期性地消除信息2的漂移,以此来实现信息融合,一般为:

信息2 = 信息2 + K * (信息1 - 信息2)

其中,K就是加权的权重,kalman滤波与互补滤波的不同体现在:

    1)权重K不是固定值,在每一次迭代中都由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而来,相较于互补滤波,其权重不用人工调节而且根据黄金公式计算的权重K还是最优权重,kalman的牛逼之处一方面就体现在这个K的计算上

    2)互补滤波融合的都是来自传感器的信息(最起码我们当年比赛时是这样的),例如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值;而kalman滤波可以通过对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状态方程)得出一种被融合的信息,即预测值;另一个被融合的信息就是传感器获得的原始信息,即观测值,一般有较大毛刺,噪声严重(但是通过系统模型的状态方程求信息2的过程,跟陀螺仪积分求信息2的过程,很相似)。那么问题来了,kalman怎么融合两种传感器的信息,没有数学模型,参数A,B,C怎么求?容我我再研究研究。。。//TODO

2.K值(0~1)与预测值协方差的大小正相关,协方差P越小,说明预测值的不确定度越小,越准确,最终结果就偏向预测值多一些,反之亦然。PS,将两位大大blog中代码K值改为常数后,在0~1的范围内调节其值可以很直观的验证K值的作用。

3.按照“授之以渔”公式里的参数来说,整个kalman的参数一共A,B,C,Q,R,其中A,B,C是系统数学模型的参数,Q和R分别是系统和测量噪声的方差,其值越大说明系统预测或测量就相应地越不靠谱。

4.“授之以渔”的blog中将白巧克力提的预测值和估计值用了一个符号代替,并且统称为估计值,所以两位大大的blog中的黄金公式好像不大一样,我又查了查其他资料,好像两种说法都有,再看看,这两种说法其实是一个意思,总结一下——“授之以渔”中更新之前的估计值和对应的协方差,就是白巧克力说的“预测值”以及“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协方差”。

-------------------------------------------------------- 分割线 --------------------------------------------------------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上文中的TODO,居然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知识,目前的任务不涉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先放着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llp/p/816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