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之throw以及try{}...catch{}【转载】

转载:http://c.biancheng.net/view/422.html

程序运行时常会碰到一些异常情况,例如:

  • 做除法的时候除数为 0;
  • 用户输入年龄时输入了一个负数;
  • 用 new 运算符动态分配空间时,空间不够导致无法分配;
  • 访问数组元素时,下标越界;打开文件读取时,文件不存在。


这些异常情况,如果不能发现并加以处理,很可能会导致程序崩溃。

所谓“处理”,可以是给出错误提示信息,然后让程序沿一条不会出错的路径继续执行;也可能是不得不结束程序,但在结束前做一些必要的工作,如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文件、关闭打开的文件、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空间等。

一发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处理未必妥当,因为在一个函数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在有的情况下由该函数的调用者决定如何处理更加合适。尤其像库函数这类提供给程序员调用,用以完成与具体应用无关的通用功能的函数,执行过程中贸然对异常进行处理,未必符合调用它的程序的需要。

此外,将异常分散在各处进行处理不利于代码的维护,尤其是对于在不同地方发生的同一种异常,都要编写相同的处理代码也是一种不必要的重复和冗余。如果能在发生各种异常时让程序都执行到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能够对异常进行集中处理,则程序就会更容易编写、维护。

鉴于上述原因,C++ 引入了异常处理机制。其基本思想是:函数 A 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异常时可以不加处理,而只是“拋出一个异常”给 A 的调用者,假定为函数 B。

拋出异常而不加处理会导致函数 A 立即中止,在这种情况下,函数 B 可以选择捕获 A 拋出的异常进行处理,也可以选择置之不理。如果置之不理,这个异常就会被拋给 B 的调用者,以此类推。

如果一层层的函数都不处理异常,异常最终会被拋给最外层的 main 函数。main 函数应该处理异常。如果main函数也不处理异常,那么程序就会立即异常地中止。

C++异常处理基本语法

C++ 通过 throw 语句和 try...catch 语句实现对异常的处理。throw 语句的语法如下:

throw  表达式;

该语句拋出一个异常。异常是一个表达式,其值的类型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是类。

try...catch 语句的语法如下:

try {
    语句组
}
catch(异常类型) {
    异常处理代码
}
...
catch(异常类型) {
    异常处理代码
}

catch 可以有多个,但至少要有一个。

不妨把 try 和其后{}中的内容称作“try块”,把 catch 和其后{}中的内容称作“catch块”。

try...catch 语句的执行过程是:

  • 执行 try 块中的语句,如果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异常拋出,那么执行完后就执行最后一个 catch 块后面的语句,所有 catch 块中的语句都不会被执行;
  • 如果 try 块执行的过程中拋出了异常,那么拋出异常后立即跳转到第一个“异常类型”和拋出的异常类型匹配的 catch 块中执行(称作异常被该 catch 块“捕获”),执行完后再跳转到最后一个 catch 块后面继续执行。

 如果拋出的异常没有被 catch 块捕获,例如,将catch(int e),改为catch(char e),当输入的 n 为 0 时,拋出的整型异常就没有 catch 块能捕获,这个异常也就得不到处理,那么程序就会立即中止,try...catch 后面的内容都不会被执行。

由于catch(...)能匹配任何类型的异常,它后面的 catch 块实际上就不起作用,因此不要将它写在其他 catch 块前面。

如果一个函数在执行过程中拋出的异常在本函数内就被 catch 块捕获并处理,那么该异常就不会拋给这个函数的调用者(也称为“上一层的函数”);如果异常在本函数中没有被处理,则它就会被拋给上一层的函数。

如果拋出的异常是派生类的对象,而 catch 块的异常类型是基类,那么这两者也能够匹配,因为派生类对象也是基类对象。

虽然函数也可以通过返回值或者传引用的参数通知调用者发生了异常,但采用这种方式的话,每次调用函数时都要判断是否发生了异常,这在函数被多处调用时比较麻烦。有了异常处理机制,可以将多处函数调用都写在一个 try 块中,任何一处调用发生异常都会被匹配的 catch 块捕获并处理,也就不需要每次调用后都判断是否发生了异常。

有时,虽然在函数中对异常进行了处理,但是还是希望能够通知调用者,以便让调用者知道发生了异常,从而可以作进一步的处理。在 catch 块中拋出异常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iyouqing/p/1396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