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日常操作TIP

1、当vi /etc/resolv.conf添加了nameserver后还是不能正常解析,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NetworkManager启用了,目前可以通过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op一次性关闭,但会导致network 服务停止,需要在本地启用network服务;永久关闭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2、清除history信息,echo "">.bash_history, history -c。

3、清除登录信息,即last,echo “”>/var/log/wtmp,可通过strings /var/log/wtmp查看

4、限制ssh登录方法:

第一种:vim /etc/hosts.allow 添加sshd:10.100.200.2:allow 然后保存;vim /etc/hosts.deny 添加sshd:ALL 然后保存;最后重启sshd服务 service sshd restart。

         此种方法提示的是“Connection closed by remote host”

第二种: vim /etc/ssh/sshd_config 添加 allowusers root@10.100.200.2 然后保存;最后同样重启sshd服务。

         此种方法用别的ip使用任何用户都一直提示的是“密码错误”。

5、当用户位于/sbin/nologin,则此用户不允许ssh登录系统,可ftp。

6、用户登录信息主要存放在以下三个文件中:
(1).    /var/run/utmp:记录当前打开的会话,由who和w记录当前登录用户的行为信息,uptime记录系统启动时间;
(2).    /var/log/wtmp:保存系统连接历史记录,由last命令最后登录的用户的列表;
(3).    /var/log/btmp:记录失败的登录尝试,由lastb记录最后失败的登录尝试的列表。

可通过utmpdump /var/run/utmp >last.txt ; vim last.txt; utmpdump -r last.txt > /var/run/utmp.修改登录信息。

7、保持ssh会话不中断,在客户端输入 ssh -o ServerAliveInterval=60 10.1.0.75但需要重新登录。

8、解释 2>&1 &:

    2>&1就是用来将标准错误2重定向到标准输出1中的。此处1前面的&就是为了让bash将1解释成标准输出而不是文件1。至于最后一个&,则是让bash在后台执行。

9、dmesg,用来查看内核中硬件的检测、断开及连接的信息,如dmesg | grep -i usb dmesg | grep sda,日志存放在‘/var/log/dmesg’。

10、将linux磁盘或LVM的文件系统格式由ext2改为ext3:tune2fs -j /dev/vg1/1或者mkfs.ext3 /dev/vg1/1;转化成ext4:mkfs.ext4 /dev/vg1/1若没有mkfs.ext4命令,需要安装e4fsprogs。

11、后台运行命令的两种方式:(1)nohup  *.sh  (2)*.sh  &

12、网卡流量统计与流量清零

统计:watch ifconfig

清零:a.使用 ethtool -i ethx 查看相关网卡的驱动信息。例如查找到驱动为 tg3

          b.使用 modprobe -r tg3;modprobe tg3 可以快速地reload网卡驱动。
     c.ifup ethX
     d.再次使用ifconfig 查看相应网卡的计数器即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dp-home/p/626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