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读感

 

这本《经济学原理》放在一个程序员办公桌面上,多少会引起其他同事的疑惑。但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我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好奇。读完这本书一共使用了我三个月工作日的每一个早上8点至9点的时间。虽说不上一字不漏,但也至少每一页都有我翻阅的痕迹。一个以前从不爱念书的工科生,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几乎每天都离不开读书。当一个人有兴趣有激情的时候,往往是思维最活跃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此时此刻的犹豫不决,万万不可取也。这本《经济学原理》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因为它的“边际”、“宏观”和“微观”等概念如何演绎得栩栩如生,而是这位作者对当代经济学的一种批判性演讲而深深吸引着我,也正是作者的价值观让我产生共鸣,让我一时对经济学产生莫大的兴趣。

 

“概念源于生活”是我近期最大的感受。从前的我会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依靠“概念知识”的引导,例如经济学家会根据经济增长曲线引导政府通过权力来控制市场的“正确”走向。但现在我更倾向于作者的分析:这是在误导。原因在于我跟作者的一个共鸣,经济学的论证过程过于依赖数学工具,而缺乏对其它因素的考虑,如“人”。这个“人”在书中的代表为“企业家”。人类的所有行为都离不开“人”本身,如果缺乏对“人”的思考,都是空谈。概念知识是人类对自身生活的一种理解概括。而我们的生活会因为人类的不断自我探索和创新而发展,原先的概念也会被颠覆。

 

经济学是一种角度,但观望经济学的不应该只用经济学角度。经济学是一种工具,但引导市场经济更不应该只使用经济学工具。随着地球村的建设,市场化的发展、开源的盛行等种种迹象表明。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多元化思维更是不可或缺。但,终归离不开“人”。

 

我看这本经济学书籍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模型和公式,而是带着“看看经济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心态去学习的。在书中,我看到了经济学家们都非常努力的去探索如何可以利用经济学公式去解释经济现象。各种假设、各种公式元素搭配、各种历史数据验证的过程,我表示十分敬佩。如果验证通过,公式成立,诺贝尔奖将离他不远。 作者在书中通过经济学公式证明政府的干预行为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却非常希望能通过经济学手段来证明他们行使权力的正确性。这看似一种矛盾,但这正正是人(企业家)与人(官员)之间的正常博弈现象,就像媳妇与家婆之间的博弈,老早就存在了。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实也不难解释,不就是我们可爱慈祥的邓小平爷爷在中国媳妇和中国家婆之间插了一手,颠覆了家婆在封建家庭的地位,从而提高了媳妇气势的必然结果么。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制度其实是一种游戏规则,在人的偏好给定时,游戏规则的变化就会促使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是我最喜欢也是我唯一从这本书中吸收到的唯一精华所在。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游戏,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每个人的最后得到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但每个人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追求效用最大化。哪怕游戏规则微小的变化,可能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整是巨大的,别忘了,人类的思维是没有界限的。

 

请原谅我以上调侃式的总结。读书的乐趣不在于记得多少字,而在于可以不断地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我相信,一个有属于自己价值观的人,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550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