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连岳摘抄

23:59

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学习科目知识目的在于“知新”,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得很。

                                                                                                  ——WXB

考大学,选专业,这当然都是“学”,但它们不是孔子“十五有志于学”的“学”。孔子反而看淡“学”的功利性,所以称赞“学”了三年,还没有功利的想法,是很难得的”(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你频繁换专业,功利性很强,孔夫子肯定是不赞同的。

孔子的“学”是更高层次的学,它是研究人与他人,人与家庭,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最终不是追求当官发财,而是达到人与一切最和谐的状态,即仁义的状态,仁是“爱人”,义是“合适”,在任何一种关系中做到合适地爱人,既不过头,也非不及,恰到好处。仁义的人,把他放在任何一个位置,都是仁义的,富则好礼,不会富而骄,富而吝,贫则乐,不会贫而谄、贫而怨。仁义的人,不可能怨恨父母穷,父母知识不够,或者父母有什么亏待自己的地方。仁义的人,总从最合适地爱身边的人开始,达到最合适地爱所有人的境界,父母妻儿都不爱,怎么可能有更大的爱?

追求仁义,这才是孔夫子“十五有志于学”的“学”,这个学问与人生是一体的,要做一辈子。方法是什么?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实践礼。“礼”是什么?是让,不是无尽抱怨,不是一味索取,不是自我中心,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承担责任,是和为贵,与他人,与过往,与世界,能够和解。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15623125.html